七一社區        注冊

科技前沿·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將瓣膜從患者心尖植入心臟

我國自主研發心臟手術系統攻克世界難題

 

2014年07月17日09: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我國自主研發心臟手術系統攻克世界難題

16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獲悉,由該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及外科管委會主任王巍領銜的團隊,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瓣膜植入系統,為兩名高齡高危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且不開胸、心臟不停跳。這一世界領先技術,使過去無法可醫的患者得到了徹底治療,重獲“生機”。

“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是中老年常見心臟病,嚴重主動脈瓣病變最終將導致心衰。”胡盛壽指出,一般來說,出現症狀后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僅為兩三年,而且隨時面臨猝死風險。但是,傳統外科手術置換瓣膜要將胸骨從正中鋸開,還需要體外循環支持,不僅創傷大、出血多,而且患者發生多個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很高。因此,我國至少有30%∼50%的高危患者會放棄治療,這也成為長期困擾心臟外科學術界的一大難題。

王巍介紹,此次為兩名患者施行的“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隻在左前胸切開3∼5cm的小口,再從心尖部位開一小孔,然后操控一根細長的輸送鞘,將全新的生物瓣膜植入,整個手術僅耗時1小時,出血量未超過100ml。術后患者很快蘇醒並脫離呼吸機,2∼5天后即可下地行走。更重要的是,手術採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經心尖主動脈瓣膜植入系統(J·ValveTM)”,攻克了該手術無法運用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世界性難題。

王巍解釋說,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分為經動脈逆行入路和經心尖入路兩種。通俗地講,前者就是要將瓣膜從患者的動脈送至心臟,后者則直接從心尖處進入。但是受到動脈條件的限制,很多外周動脈纖細、動脈硬化嚴重或主動脈“瓷化”的患者均無法手術。而從心尖入路,不但手術“路途”更近,還能減少血管並發症,避免主動脈斑塊脫落,特別是解決了大型號瓣膜無法通過直徑比較細的動脈的難題,這點對於亞洲人尤為關鍵(亞洲人的血管普遍比西方人細)。不僅如此,在此次試驗之前,國際上所有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隻能治療主動脈狹窄,無法治療單純主動脈關閉不全,而我國自主研發的系統可為全球醫生提供新的治療手段,是國際心血管病領域的重大突破。

此外,胡盛壽表示,推進高新技術產品國產化,有望將治療費用至少降低一半,惠及更多患者。(記者田雅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