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本報記者走進首個德國政府全額出資的紐倫堡—埃爾朗根孔子學院辦公教學中心

國際視點:孔子學院,德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4年07月02日09: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孔子學院,德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國際視點)

德國紐倫堡孔子學院的新辦公教學中心外景。記者 管克江攝

中德兩國嘉賓共同為紐倫堡孔子學院新辦公教學中心啟用剪彩。記者 管克江攝

6月30日,德國紐倫堡—埃爾朗根孔子學院(簡稱紐倫堡孔子學院)啟用了新的辦公教學中心。按照慣例,孔子學院的教學設施通常由外方合作院校提供。但新啟用的這個辦公教學中心,卻由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和紐倫堡市政府全額出資。

德方為什麼願意撥出財政資金來支持孔子學院的發展?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德方認為孔子學院不僅是傳播中國文化的窗口,也是德中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紐倫堡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徐艷眼中,辦好孔子學院,加強兩國民眾之間的雙向交流,不僅是中國夢,也是德國夢。

德方政府出資,擴建交流平台

6月30日舉行的慶祝儀式聚集了大紐倫堡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領域的代表:巴伐利亞州前州長和財政部長、紐倫堡及周邊3個市的市長、10多名州議員和市議員、當地主要大學和中小學校長、大企業董事……紐倫堡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徐艷說,如此“興師動眾”,隻為一個目標——展示德方辦好孔子學院的熱情與決心。

紐倫堡孔子學院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於2006年合作承建。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有紐倫堡市和埃爾朗根市兩個校區,紐倫堡孔子學院也相應有兩個辦公教學場地。隨著孔院活動日益豐富充實,原有設施已經無法滿足需要。這時,巴伐利亞州政府和紐倫堡市政府伸出援手,租用了紐倫堡城市公園旁的一座19世紀別墅免費供孔院使用,原有的辦公教學設施將繼續保留。

按慣例,政府撥款需要得到議會批准,資助孔院的提案得到了各黨派的多數支持。這是為什麼呢?巴伐利亞州財政部長馬庫斯·澤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上世紀70年代,巴伐利亞州前州長施特勞斯率團訪華,開啟了巴伐利亞同新中國的友好往來。當時有不少德國人質疑說,有沒有必要同中國加強聯系?但這麼多年過去,事實証明,中國才是德國最忠實的合作伙伴。議員們一致認為應該加深同中國的聯系。紐倫堡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德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州政府願意加強和擴大孔子學院的作用。

紐倫堡市市長克裡斯蒂安·福格爾對本報記者表示,孔子學院在紐倫堡舉辦了大量文化交流活動,顯著增加了紐倫堡在中國的認可度和國際化程度。“在我眼裡,孔子學院隻有積極正面的作用。有些人持有不同意見,但他們的質疑根本站不住腳。”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校長卡爾—迪特·格律斯克對本報記者說,紐倫堡孔子學院是德國成立最早的孔院之一,起到了表率作用。鑒於它對德中交流的突出貢獻,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正式承認紐倫堡孔子學院作為該大學的附屬學院。

自由學術交流,展開思想碰撞

2013年,紐倫堡孔子學院聯手62家合作伙伴,共舉辦了126場活動。這些活動都由德方創意和策劃。徐艷說,德方在選擇活動主題上有充分自由,她們的出發點是全面呈現中國面貌,不回避、不忌諱,並且鼓勵活動參與各方互動。比如已經舉辦兩屆的中國電影節,參展的多是獨立影片,對中國當代社會問題有著深刻剖析。還有以“理解中國”為主題的系列講座,每次都邀請歐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就中國和平發展、如何理解中美歐三方關系、非政府組織作用等展開思想碰撞。

這麼多場文化交流活動,有的是孔子學院策劃並借助德國博物館或其它外部資源開展的,有的是同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其它院系合作舉辦的,還有的則是基於德方文化教育機構的希望推進的。

紐倫堡孔院中方院長陳杭柱也表示,作為中方院長,他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德方和孔院的溝通,不參與活動的具體組織。

伴隨著舒緩的音樂,一群德國小學生跟著老師演示,在眼部周圍用手輕輕地按摩著——這是埃爾朗根市田內羅小學“中國日”活動的一幕,來自紐倫堡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師帶領大家學做眼保健操。在學唱兒歌的環節,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原來他們喜愛的兒歌《雅各布哥哥》其實就是在中國人盡皆知的《兩隻老虎》……通過走進德國中小學舉辦“中國日”活動,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學系一直想開展漢學家紐曼的專題研究,並舉辦相關展覽,但因為財力物力不足而停頓。紐曼曾在清政府時期訪華,購買了近6000本書籍。這些書籍運回德國后,一部分存到了柏林普魯士皇家圖書館,更大一部分移交給了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其中一些古籍珍本,現在即使在中國也很難找到。最終,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學系與孔院合作,聯系了兩家德國基金會提供資助,舉辦了紐曼書展。

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明共鑒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董琦介紹說,多年前,孔子學院的地位在德國曾引發爭議。漢諾威孔子學院還專門邀請正反各方舉辦討論會,多數與會者用事實和邏輯有力駁斥了某些媒體的無理質疑。針對“孔子學院沒有學術自由”的指責,一位曾在下薩克森州政府部門工作多年的退休女士說,她從事與中國的教育交流工作長達30多年,從未經歷過一起中國政府干涉德國高校自主權的事件。

隨著孔院活動的不斷深入,德國國內對它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小。慕尼黑孔院和紐倫堡孔院都大張旗鼓地舉辦慶祝活動,真切地體現了德國各界對孔院的認可。

徐艷強調,辦好孔子學院、促進中德雙向交流不僅是一個中國夢,也是一個德國夢,因為孔院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德合作機構。一方面孔院以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為重點,但同時也是一個德國注冊公益協會,得到了紐倫堡大區多方面的支持,以增進人民之間的理解、加強中德對話、擴大法蘭肯地區在中國的知名度為目的。徐艷還指出,孔子學院不是漢學系或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它的任務是充當大學和社會的橋梁,用民眾熟悉的方式介紹中國。

出席剪彩儀式的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韓震對本報記者表示,孔子學院致力於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互相借鑒、百花齊放。面對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各國都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貢獻本國文化,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他國文化,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發展。

(人民網紐倫堡7月1日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