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倩雯
昨天,市氣象台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在前門大街,幾位冒著酷暑游覽的外地游客,用各種能用上的物品遮擋火辣辣的陽光。記者 李繼輝攝
41.1℃!五月底的北京,熱瘋了!
昨天15時21分,高溫天氣“登峰造極”,代表“北京溫度”的南郊觀象台最高氣溫躥至41.1℃,超過1968年5月14日創下的38.3℃的歷史同期極值。可以說,今年的5月是北京63年來最熱的一個五月天兒。
市氣象台昨天中午連續第二天升級預警,將之前發布的高溫橙色預警升級至紅色。這已是高溫預警的最高級別,也是本市發出的首個高溫紅色預警。
今天白天,高溫強度減弱,但最高氣溫仍有37℃左右,高溫紅色預警降級為橙色。從明天起,本市氣溫逐漸下降,為期4天的高溫天氣過程結束。
18個站點突破5月極值
昨天的高溫來勢洶洶。根據南郊觀象台的氣溫整點實況,上午9時,最高氣溫已經躥至30℃以上,之后每過1小時,氣溫平均上升2℃至3℃。14時,市氣象局官方微博“氣象北京”發布消息:“熱死咯!南郊觀象台13時55分氣溫達到40.1℃,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然而,這個紀錄僅保持了一個多小時就被刷新:15時21分,最高氣溫最終定格在41.1℃,超過了1968年5月14日38.3℃的5月氣溫極值。這是北京從1951年以來最早出現的41℃。
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受暖氣團影響,北京從28日起出現了日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天氣,是今年首次大范圍高溫天氣過程。針對高溫天氣,市氣象台於27日17時首次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28日17時30分升級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29日13時,又將這一預警信號的程度升級為紅色。據悉,這是本市從2004年有氣象預警信號以來,第一次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昨天,全市大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都超過了38℃,其中城六區、昌平、順義、通州、大興和房山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已經達到40℃至42℃。南郊觀象台的高溫極值刷新至41.1℃,14時的地表溫度已經達到61.8℃,石景山站更是達到68℃!據統計,從北京歷史同期5月份的氣溫來看,昨天,全市有18個氣象監測站點的日最高氣溫超過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的41.9℃、昌平的42.2℃,還刷新了5月至9月整個夏季的歷史最高值。
海洋升溫北京“發燒”
此次高溫過程來得有點兒突然。其實,從5月1日至26日,全市的平均氣溫僅有20℃,相比常年的20.4℃還偏低0.4℃,主要是上旬氣溫偏低造成的。但從上周起,氣溫開始頻頻走高。
市氣象局氣候中心副主任王冀告訴記者,5月上旬較常年偏冷,主要是因為北京始終受東北冷窩控制,冷空氣活動明顯,所以氣溫相對較低。但到了下旬,北京改為受高壓控制,暖氣團開始發威。“這跟海(海洋)氣(大氣)的相互作用有關系。”王冀預測,今年極有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北京就容易出現高溫天氣。
所謂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海洋溫度連續6個月比常年平均氣溫高出0.5℃的現象。“從目前來看,今年年初就開始逐漸轉暖,到了3月份就算偏暖的了,如果接下來海洋溫度繼續偏高,那基本就能肯定是厄爾尼諾現象了。”
臭氧超標空氣中度污染
驕陽似火,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已經從PM2.5改為臭氧。根據最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值的達標線是每立方米小於160微克。而臭氧小時濃度超過每立方米200微克,即達到輕度污染水平。
根據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監測實況顯示,昨天14時,東南部、西南部的臭氧小時濃度已經分別達到每立方米246微克和每立方米252微克﹔城六區、西北部、東北部的臭氧濃度也已達到每立方米150微克上下。PM2.5的平均濃度倒是比較低,僅有每立方米10至70微克。
環保部門昨天16時許表示,全市目前的PM2.5濃度達到優良水平,但臭氧濃度較高,空氣質量維持在輕度至中度污染水平。今天白天,由於最高氣溫仍將達到37℃,臭氧依舊成為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預計還將達到輕度至中度污染水平。
根據預報,從明天開始,氣溫逐漸回落,持續了4天的高溫天氣過程宣告終結。預計6月1日,本市受一股南下冷空氣的影響,可能出現陣雨天氣,最高氣溫隨之降至29℃﹔6月2日,最高氣溫將進一步降低至25℃。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