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忱
○6月3日起個人查詢3次及以上將收費
○法院的失信黑名單將納入征信系統
○小貸、擔保公司等都應接入征信系統
5月28日,央行發布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將自今年6月3日起,對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實施收費,個人每年查詢3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務費25元,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每年前兩次免費。
目前,信息主體可以通過兩種渠道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一是到當地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進行現場查詢,二是通過互聯網查詢。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表示,由於網絡查詢還處於試點階段,因此暫不收費,3次及以上查詢收費目前僅針對現場查詢。
為什麼收費
“對3次及以上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實施收費,主要目的是覆蓋相關成本。”王曉蕾表示,央行搭建、維護征信系統以及提供現場查詢服務,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依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第31條,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可以按照補償成本的原則收取查詢服務費用。25元的收費標准則是發改委在核算相關成本之后制定的。
多次查詢信用報告需付費,也屬於目前國際上較為通行的做法。美國、俄羅斯等國家規定,本人有權每年獲得一定的免費查詢機會,一般是1至2次,超過免費查詢次數的,個人在支付一定費用后可獲得自己的信用報告。在單次查詢收費標准方面,美國為10美元至12美元(折合人民幣62元至74元)不等﹔香港為245港幣至265港幣(折合人民幣196元至212元)不等﹔英國一般約10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00元)﹔俄羅斯約合人民幣81元。
從征信中心提供的數據來看,目前進行多次查詢的人數佔比較小,且多出於商業需求。2013年,共有500多萬個人進行了信用報告查詢,其中查詢3次及以上的人數為44萬。王曉蕾表示,對於信用報告有3次及以上查詢需求的,一般都是個體工商戶,他們跟銀行發生信貸關系比較多,應該可以承受25元/次的價格,初步判斷收費影響不會太大。
目前,通過網絡查詢本人信用報告仍然是免費的。2013年3月以來,央行征信中心分5批次,先后面向江蘇等18個省份,開展了通過互聯網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服務試點,試點將於2014年實現全國推廣。凡持有試點省(區、市)身份証的個人,均可上網查詢本人信用報告。
網絡查詢還須避免泄露個人信息。為解決這個問題,央行征信中心為進行互聯網查詢的個人設置了嚴格的身份驗証程序。隻有以私密性問題或數字証書方式通過了身份驗証的個人,才能進行網絡查詢。
信息種類將擴展
個人信用報告也被稱為“經濟身份証”,是能夠全面反映信息主體借債還錢、遵守合同和遵紀守法狀況的信用檔案﹔其中不僅包括個人和企業的銀行信貸信息,還包括在非銀行領域的誠信記錄。
目前,個人信用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基本信息、信貸信息和公共信息。基本信息展示信息主體的身份信息﹔借貸信息是信用報告的核心部分,展示信息主體的貸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和為他人擔保信息等﹔公共信息展示信息主體在社會管理方面的信息,如法院判決和執行信息、欠稅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等。央行征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個人信用報告所涵蓋的信息種類還將繼續擴展。
“個人的社保信息、公積金有關的信息、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信息等現在也納入到征信系統裡了。”王曉蕾表示,下一步法院的失信黑名單也將納入征信系統。
在借貸信息方面,目前,央行征信系統已經納入了所有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和部分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所掌握的信息。
王曉蕾表示,按相關政策要求,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機構都應接入征信系統,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小貸公司也確實需要共享征信系統中的個人信用信息。但在實際操作中,小貸公司可以通過征信中心的網點查詢客戶的信息﹔另外,部分客戶期望小貸公司對其借貸信息嚴格保密,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一些小貸公司接入征信系統的積極性不高。
隨著個人信用報告涵蓋信息種類不斷擴展,適時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掌握自己的信用狀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王曉蕾建議,個人在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或者信用卡之前,去查一下信用報告,這樣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即使沒有任何這方面的需求,最好也每年查詢一次,以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來辦理信貸業務等。一旦發現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有錯誤或遺漏,個人可以立即向征信中心或商業銀行等數據提供機構提出異議。
央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征信系統建成以來,對個人異議處理的平均回復和解決天數大約為7天,總體回復率和解決率保持在97%以上。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