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論鄧小平理論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梁柱

2014年05月29日09:01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理論的當代價值,還表現在鄧小平指導制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長期指導意義上。鄧小平曾指出:“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基本路線。要搞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要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的。”正確說明了基本路線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在總結89風波的教訓時,他深入思考了十三大概括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問題,他說:“我最近總在想這個問題。我們沒有錯。四個堅持本身沒有錯,如果說有錯誤的話,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還不夠一貫,沒有把它作為基本思想來教育人民,教育學生,教育全體干部和共產黨員。”“今天回頭來看,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一硬一軟不相稱,配合得不好。”這就深刻地闡明了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

我們在新時期對我國社會發展階段有了科學認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依據這個基本國情制定出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線,同時又依靠這個基本路線的全面貫徹來完成初級階段的任務,從而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可以說,這就是鄧小平所說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的深刻含義。

這首先指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正確反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要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了對新時期總任務、總路線的概括。黨的十三大報告中對此作了完整准確的表述,這就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就是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核心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這是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

來路線、方針、政策的高度概括和升華。這條基本路線,反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要求。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社會主義社會的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且由於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的落后而顯得更加突出。歷史經驗表明,隻有牢牢抓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矛盾的根本途徑,也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頭等重要大事。鄧小平在新時期果斷地領導全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他多次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位﹔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應當指出,鄧小平強調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從來都是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聯系在一起的。他多次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目的是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由初級階段發展到發達階段,成為夠格的社會主義。1992年初南方談話,他在強調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還諄諄告誡我們不要忘記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他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所以,可以而且應當這樣理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進行,而其出發點和歸宿都維系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治保証﹔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這兩者是互相貫通、互相依存的。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就會離開社會主義軌道:不進行改革開放,就不能更好地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增強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四項基本原則也難以真正得到堅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特定的國情下,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以及正確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尤其顯得重要。

同時還深刻說明,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他多次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開放路線不會變,不能變。他在1992年南方講話中,作出了“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的重要論斷。這就是說,要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他說:“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他多次嚴肅地指出:“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后來在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報告中,都重申了鄧小平的這個重要思想。毫無疑義,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對於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具有決定的意義,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

首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証。基本路線是基於對當代中國的最大實際一一現階段國情的科學認識,完整准確地反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要求。這條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自己的中心任務,這就科學地反映了這個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以及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指明中國的現代化隻有在四項原則的軌道上才能得以實現,世界的格局和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如果搞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就根本違背中國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最終隻能導致國家四分五裂,成為某個大國的附庸,所以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現代化的政治保証﹔指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表明,黨的基本路線作為反映客觀規律要求的一個嚴密的完整的指導路線,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不能須臾悖離的根本保証。

其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我國各族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強國富民是近代中國夢寐以求的理想。中國人民從歷史經驗中深刻體會到,隻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這個百年願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充分體現了這一歷史要求和人民的願望。堅持基本路線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領導全國人民一心一意把經濟搞上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首先讓廣大人民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然后向更高的目標推進。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他強調“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証明了黨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所以,要從人民是不是得到利益,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答應不答應的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的必要性。

再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為實現黨對現代化事業的正確領導、防止“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提供了一個基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科學地反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要求,全面貫徹這條基本路線,是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正確領導的重要體現。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在客觀上就存在一個前進的方向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反對和防止來自“左”的和右的兩方面的干擾。要開展兩條戰線的斗爭,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這是鄧小平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經驗教訓而作出的一個深刻的結論。所謂“左”和右的錯誤,都是相對黨的正確路線而言的,是背離正確路線的兩種錯誤傾向。它們雖然表現的形式不同,但其實質都是否定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否定我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干擾和破壞黨的正確路線。鄧小平在堅決反對和排除有深刻歷史原因的“左”的這個主要危險的同時,又明確指出,如果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再來一次折騰,“有兩條要講一下。第一條,中國隻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第二條,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形勢不行。”“一切反對、妨礙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東西都要排除,一切導致中國混亂甚至動亂的因素都要排除。”他指出,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在講的,以后更要這樣做。”

正如黨的十五大鄭重指出的:“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新時期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証,也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過程都必須堅持的。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