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2012年5月7日,俄羅斯莫斯科,普京在克裡姆林宮的安德烈大廳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新一屆總統。
二戰時期,為了防止德國空軍轟炸克裡姆林宮,蘇聯人做了一件瞞天過海的大事。佔地28公頃的克裡姆林宮被全部涂上偽裝色,建筑被蒙上布,教堂頂端閃閃發光的金色也被涂料掩蓋起來,在這樣的精心布置下,克裡姆林宮順利躲過一劫。
歷史上,克裡姆林宮遭遇了多次毀滅性打擊,但又不斷被重建,歷代大公和沙皇一點一點增建這座皇宮,使它逐漸成為俄羅斯人心中不朽的歷史標記。直到今天,進駐克裡姆林宮依然被視為掌握國家政權的最直接的象征,來自克裡姆林宮的消息仍然會吸引全球的關注。
伊凡大公的造城計劃
1317年以前的莫斯科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庄,位於兩條航運線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自從善於理財、號稱“錢袋子”的伊凡一世大公掌管這裡以后,莫斯科便逐漸出現了集市、碼頭和眾多商號,滿載貨物的商船從俄羅斯各個城市駛向這裡。其他公國的貴族看到莫斯科日漸強盛,便紛紛投奔此地。
繁榮的社會必定要有一座標志性的大建筑。1320年,伊凡一世開始用橡樹圓木和石灰石建造克裡姆林宮,裝飾以復雜精美的雕刻,每個屋頂建造成特殊的圓拱形,克裡姆林宮成為莫斯科公國的中心。
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佔庭帝國的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時,決心重建伊凡一世時的烏斯賓斯基大教堂,最后以每月十個盧布的高薪,聘請到意大利人盧道爾夫·費奧羅萬提擔任工程師。伊凡三世希望借這些外來建筑大師的手實現最古老的俄羅斯建筑構想。1479年,位於克裡姆林宮中央的烏斯賓斯基大教堂竣工,金色的圓頂、高聳的塔尖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烏斯賓斯基大教堂此后一直作為俄羅斯國家教堂,所有俄羅斯沙皇加冕儀式都選擇在這裡舉行。15世紀至16世紀,中央教堂廣場上又陸續建造了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報喜教堂等,克裡姆林宮成為一組以教堂為主的建筑群。
1491年,位於廣場西側的大公寢宮多棱宮建成,它以嚴格的建筑比例和立方體形狀而著稱,因正面鑲嵌著削成四面體的白石而得名。1812年,拿破侖下令用炸彈炸毀克裡姆林宮,幸運的是降雨及時扑滅了火焰,建筑群大多被保留了下來。重建於1838年的大克裡姆林宮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全部由俄羅斯工匠採用本國建筑材料建成,外表看是三層建筑,實際是兩層,第一層向前突出,構成一個露天陽台,后來作為蘇聯政府、蘇共中央和社會團體舉行會議的場所,而如今專門辟為總統辦公樓的1號樓則建於1788年。
經過歷代加建,克裡姆林宮城牆長達2235米,光城門就有20多座。著名的莫斯科紅場在克裡姆林宮東牆一側,總面積9萬平方米。
克裡姆林宮地位的起落
克裡姆林宮住過多位沙皇,著名的葉卡捷琳娜和彼得大帝名列其中,這座宮殿一直都是俄羅斯政治宗教中心,直到1712年,也就是彼得大帝死前的13年,俄羅斯的首都由莫斯科遷往聖彼得堡,此后的兩個多世紀裡,俄羅斯的政治中心由克裡姆林宮轉移到了波羅的海岸邊。
1918年3月28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政府在取得俄羅斯政權一年后,乘專列由聖彼得堡遷往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在降格為單純的宗教中心兩百多年后,再度成為國家的政治象征。
早在沙皇時期,克裡姆林宮就住著修道士、官員和家眷、博物館工作人員、畫家、衛士等,他們世代居住於此,為沙皇服務,或許從未想過有一天要離開。列寧政府進駐后對克裡姆林宮重新進行了安排,裡面住的都是領袖或者首腦人物,還有一些地位不高但在過去有過大功的人。
從政府搬遷至克裡姆林宮起,便成立了內部食堂,就餐的隻有克裡姆林宮住戶和住在外面的大人物。食堂設在騎兵禁衛軍樓內,飯費很便宜,幾乎是“象征性地給幾個錢”。
克裡姆林宮中的住房、取暖、照明和其他一切設施都是免費的。老式的大磚爐燒出的熱氣讓整個房間都很暖和。每戶人家都有清潔工和女服務員,他們的工錢由克裡姆林宮管理局支付,這些工人大多是沙皇時期宮中貴族的仆人。克裡姆林宮醫院的醫生都是醫學界的名人,病房有舒適的單間。
1935年,克裡姆林宮瞭望塔上幾百年來象征沙皇權威的雙頭鷹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政權的標志——五顆紅色五角星。
列寧在克裡姆林宮的生活
克裡姆林宮的1號樓被稱為總統樓,歷史上被叫作樞密院大廈,建於18世紀,列寧是第一位入住這裡的國家領袖。列寧辦公室是1號樓3層的一間50平方米的房間,不過加上列寧夫人和姐姐的房間,以及列寧圖書館、會議室等,這棟樓裡供列寧個人支配的面積達560平方米。
入住克裡姆林宮初期,因為木柴短缺,這裡的房間很冷,食物供應緊張,伙食不好,經常缺糖,斷茶,有時糧食也供應不上。如今可以見到的,是曾經存放在這裡的近4萬冊圖書。列寧使用的每個房間都有書櫃。
列寧經常獨自散步,后來遭遇過幾次襲擊,此后他便很少外出。1922年起,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醫療小組還派人到列寧的祖籍、阿斯特拉罕地區調查其家族是否有什麼嚴重的遺傳疾病,但沒有得出結果。他的病時好時壞,嚴重時常常昏厥,或者情緒異常,出現幻覺。1924年1月列寧在克裡姆林宮外的別墅離開了人世。
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
成為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后的斯大林,選擇了位於總統樓2層的1號辦公室。這裡明亮寬敞,有150平方米,5個窗戶,召開一個小型會議不成問題,隔壁就是他的休息室。1933年,斯大林用自己喜愛的橡木裝修了辦公室,牆上加裝了橡木牆裙,門也換成了橡木的。在一樓,還有屬於斯大林的家庭辦公室,他1932年搬到了這裡,這裡還住過他的兩個孩子。
從上世紀30年代初期開始,人們為斯大林蓋起“專用別墅”。從克裡姆林宮到斯大林常去的別墅共有35公裡的路程,這條路晝夜警衛,每班1200人,每隔30米便有一名衛兵。斯大林的汽車用裝甲鋼板制造,自重10噸。
斯大林的每個別墅都有很多臥室,女仆們必須每天都把各個臥室打掃干淨,因為誰也不知道斯大林今晚到底睡在哪間。女兒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想要找到父親也不是那麼容易,她必須先跟衛隊值班連長打電話,得到的是各種暗語:“正在運動或者沒有運動”,指的是父親正在房間裡打電話或者看文件,沒有在屋裡走動﹔如果是“從未運動”,則是父親在睡覺,不能通話。
當世界大戰打得一片混亂,各國都像一個被捅壞的馬蜂窩時,斯大林卻很少走出自己在克裡姆林宮的辦公室,他思考戰略的過程大部分是從寫字台到地球儀間來回踱步,偶爾停一停抽口煙。
斯大林傳記作者沃爾克法諾夫說,經常有這樣的怪事發生:在戰爭最緊急的時刻,在斯大林的辦公室,某位軍事指揮將領正在向全體政府委員做重要報告,斯大林會突然叫人停下來,按電鈴命令秘書把茶端進來,所有人便停住看著他。他不慌不忙地往茶裡擰著檸檬汁,然后推開寫字台后面的暗門(這道門與牆渾然一體),走進休息室拿出一瓶白蘭地,不緊不慢地往茶裡加進兩三匙白蘭地,然后把酒放回休息室,重新在原位坐下,一邊用小勺攪和自己的茶一邊說:“繼續講下去。”他總是獨飲,很少請大家一起喝茶。
斯大林曾在克裡姆林宮會見了來參加其七十大壽慶典的毛澤東同志,這是毛澤東同志第一次出訪蘇聯,他被安排住在一間別墅,但他對別墅裡的鋼絲床很不習慣。時隔7年,毛澤東同志再次帶領中國代表團訪蘇,赫魯曉夫專門安排他住在克裡姆林宮的捷列姆諾伊宮(這裡曾是俄國沙皇的寢宮)。蘇聯方面根據毛澤東同志的生活習慣重新布置了他的臥室:把原來笨重的鋼絲床撤掉,換上一張寬大的木板床,把毛毯、鴨絨枕頭之類的東西拿走,換上從北京帶來的又長又寬的棉被和枕頭,把衛生間的坐式馬桶改成蹲式馬桶等。
七十大壽后,斯大林很少到克裡姆林宮去了,整日坐在別墅的壁爐旁發呆,有時會冷不丁地問身邊人叫什麼名字,他的健康狀況在不斷退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他的別墅中去世。
相對於斯大林來說,赫魯曉夫的總書記辦公室則顯得很沒有個性。這間位於3樓的100平方米的房間沒有書櫃,甚至沒有一本書,牆上隻挂了一幅列寧像,陳列架上是各種外交場合收到的裝飾紀念品,用克裡姆林宮工作人員的話說,這間房間像沒人住過一樣。
從戈爾巴喬夫到普京
工作人員回憶:“戈爾巴喬夫通常早上10點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如果沒有特別活動,晚上8點離開。這是他有意選擇的日程,主要是為了避開高峰時刻的車流。”1991年的春天,位於1號樓3層的戈爾巴喬夫辦公室開始漏水,雨水浸泡了牆上新布置的暖黃色絲綢,屋子裡的名貴家具險些遭殃。
蘇聯解體后,人們一度討論要不要讓有著悠久歷史的克裡姆林宮正式退役,而把俄羅斯新政府設立在白宮(現為俄羅斯聯邦政府所在地、總理府,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繁華地帶),但新任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並不這樣認為。
葉利欽起初在白宮辦公,后來又在克裡姆林宮的14號樓做了兩個月“房客”,蘇聯解體后,他搬進了戈爾巴喬夫曾經工作過的辦公室。克裡姆林宮的主人們很少會選擇前任的辦公室,也許這位新科總統也覺得別扭,1993年葉利欽回到了14號樓。
又過了3年,他搬進位於1號總統樓2層的一個75平方米的房間,一直工作到離任。這個辦公室據稱是整個克裡姆林宮風水最好的地方,普京和梅德韋杰夫后來都選擇了這裡,普京到來后更換了部分桌椅,當然也帶來了先進時代的產物——電腦。普京上任后,全家搬進了莫斯科郊外的新奧加廖沃官邸。根據對離任總統提供生活保障的法律,離任后他有權終生使用這套官邸。
目前的克裡姆林宮隻扮演了政府辦公機構的角色,總統們早進晚出,偶爾在這兒的休息室休息,但這裡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總統官邸了。(本文及相關內容和圖片均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14年第1期,作者為該刊記者)
延伸閱讀
克裡姆林宮的安保
早在彼得大帝時期,為了保衛皇室成員,克裡姆林宮就組建了第一支皇家衛隊,此后歷代保安措施逐步完善。十月革命后,傳統的保衛系統發生變化,政府從紅軍中選拔了一批政治可靠的軍人擔任警衛,后來發展為斯大林時期的保衛總局。
勃列日涅夫時期,保衛總局整編為獨立團,隸屬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人員不斷增加,1991年時已有1萬多人。克裡姆林宮城牆和附近高大的建筑上都安裝了不計其數的監視器和報警裝置,必要時城牆上還會埋伏狙擊手。
大門入口的安檢設施自不必說,克裡姆林宮地下還有縱橫交錯的暗道,警衛隊時刻嚴密監控這些暗道,迄今為止未發生過通過暗道進入克裡姆林宮的事件。像電影《碟中諜4》中阿湯哥化裝混入其間盜取秘密資料的事情,發生的概率實在太小了。
從17世紀起,克裡姆林宮的大門就是雙層的,由木頭和金屬構成,門前有三個緊密相連的汽車攔截器,其中的金屬網可以兜住汽車輪子,並阻止高壓電通過。
克裡姆林宮的伙食
克裡姆林宮的伙食相當好,尤其是在蘇聯時期,肉制品由米高揚肉聯廠供給,奶制品和蔬菜由專門幾家國營農場提供。這裡的廚師和廚娘一干就是20到40年,經驗豐富。克裡姆林宮廚房曾經為招待會做過法國菜,但是價格有些貴,后來改為俄國傳統大菜。舉行盛大招待會時,最初是供應伏特加,后來改為美味的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葡萄酒,再后來採用法國和西班牙的葡萄酒。
克裡姆林宮的廚房設在大克裡姆林宮,裡面不僅有冰櫃和爐灶,還有小型面包房,有涼菜、熱菜和糖果點心操作間。所有工作人員進入廚房前必須先淋浴,廚房做出的食品都要經過復雜的輻射和X光處理。每份送給總統的菜都用鉛封封上,如果不小心把鉛封弄掉了,將是重大事故。克裡姆林宮廚房的工作人員入職前都要接受安全機構的嚴格政審,政審的范圍也包括家屬,除了身家清白,也不能有心理和宗教信仰方面的任何不妥之處。
克裡姆林宮的通信
在克裡姆林宮,高層權力的一個主要象征就是自動電話機,最高層的官員使用1號自動電話交換台,級別稍微低一點的官員使用2號台。克裡姆林宮走廊內裝配有專用電話,不用撥號,電話機上有各種字母,含義隻有安全人員知道。普京和美國白宮有直通專線電話聯系,這個線路還是早在赫魯曉夫時期就架設的。
在俄羅斯,官員打電話到總統接待室時,有時是普京親自接聽的。所有官員都有移動電話,但許多官員的手機號碼幾乎每天一換,在進入總統辦公室之前,所有人,包括部長,都應關機。
現在,普京總統的電話專線覆蓋了300個城市和特殊目標,共2萬名用戶。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