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齊的低矮平房,門前幾十株白楊、泡桐等參天大樹,雖然房屋外面曾進行過涂刷,但一些根基部分仍能看到年代久遠的老青磚,有的牆體還顯露出一道道裂縫。
走進河北省靈壽縣委大院,處處感受到古朴、平和。這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辦公場所,目前已被建設部門列為D級危房,縣委各部門60多年來一直堅持在此辦公沒有搬遷。在一些地方熱衷建設豪華辦公樓風氣的映襯下,靈壽縣委似乎有些不合節拍,卻被當地老百姓譽為“最美縣委大院”。
記者採訪了解到,靈壽縣委大院歷史上曾進行過多次維修,都是因陋就簡。上世紀80年代初黨政分家,縣政府搬走,縣委沒有動。當時房屋都是葦子頂,由於部分房屋破舊漏水,大院進行了一次較大維修,改建為瓦房,地面也由土地面修成了磚鋪面。前幾年大院又進行過修繕,牆基易潮處貼上了石片,圍牆換成了鐵柵欄。
除了修繕,靈壽縣委還曾有過四次重建的機會,卻每次都把資金優先用於民生改善,導致重建未能落實。1988年,縣裡已征地15畝,打算新建縣委辦公樓,但最終還是把籌措的資金用到了改善民生上。1993年,當時的國家計委撥給縣裡150萬元資金,本打算建一座辦公樓,但為了農業發展,就將這筆資金修建了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后來,縣裡再次想建辦公樓,但由於教育“普九”任務緊迫,資金再次被“挪用”修建了學校。2008年,縣裡籌資1300萬元准備建一座綜合辦公大樓,但最終還是決定把這筆錢用在發展農村教育上,解決農村學校的取暖問題,使全縣262所農村中小學校全部用上了節能環保的供暖鍋爐,2.3萬名農村學生告別了煤爐取暖的生活。
“黨委部門褲腰帶勒緊一點,老百姓的生活就能多改善一些。”靈壽縣委書記宋存漢說。據他介紹,這些年,靈壽用於教育、民政、農村、交通等民生事業逐年增長。剛剛過去的2013年,全縣財政全部支出為11億元,用於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約9.6億元。
2013年,靈壽縣5個鄉鎮的初中生全部搬進了剛剛建成的靈壽二中。這是一所佔地77畝、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的高標准學校,六棟漂亮的教學樓,鮮花綠樹裝點著校園。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全校69名教師,人手一台電腦。
“在靈壽最好最堅固的房子肯定是校舍。”靈壽縣教育局副局長尹秀江自信地說,“2008年以來,全縣用於改善辦學條件的資金總額高達2.21億元,一批標准化、高質量的中小學校拔地而起。”
煥然一新的縣城面貌、漂亮的學校廣場、便利的市政設施……與設施簡陋的靈壽縣委大院形成鮮明對比。今年年初,靈壽縣委一排排低矮平房的照片在網上傳播開來,並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最美縣委大院”的稱號不脛而走。有網友留言說:“挪用公款行為不變,投資教育是最美﹔摳門小氣作風不變,艱苦朴素是最美﹔立黨為民情懷不變,心系群眾是最美。”
宋存漢表示,群眾的贊譽是動力也是責任,靈壽是革命老區,又地處太行山深處,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目前貧困人口還有7.6萬多人,經濟發展、扶貧開發、保障民生的任務還很艱巨,縣委大院簡陋一點是正常的。“我們要繼承發揚歷屆靈壽縣委堅持的艱苦朴素優良傳統,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快綠色崛起發展。隻要得到老百姓的認可,無論在哪裡辦公,都是最美縣委大院。”(新華網石家庄5月13日電 記者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