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紅
初夏的寶島,草木滴翠,生機蓬勃。
5月6日至11日,省委書記張寶順率安徽經貿文化訪問團考察台灣。短短6天,從北到南,從城到鄉,張寶順一行與台灣各階層真情互動,增進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共謀皖台合作的發展大計,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唐承沛,副省長花建慧及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考察。
從歷史到現實——
親情之旅“讓彼此的心貼得更緊”
安徽與台灣有著源遠流長、割舍不斷的血脈情緣。台灣開山之祖陳棱、台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五四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等在台灣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都是安徽人。追尋先賢足跡,接續同胞親情,實現心靈契合,是此次參訪的一條主線。
6日上午,張寶順一行在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一下飛機,就驅車前往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參訪。與銘傳大學校長李銓一見面,張寶順就高興地說:“雖然我是第一次來,但一到這裡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我們有劉銘傳的親緣關系。 ”
李銓激動地說:“台灣是劉銘傳的第二故鄉,安徽訪問團到台灣,我們也是故鄉人,自然倍感親切! ”
2011年銘傳大學設立安徽教育中心以來,我省已派出近300名中小學校長、教育管理干部等來此學習培訓。張寶順親切看望了第9期中學校長高級研修班26名學員,勉勵他們珍惜難得機遇,認真學習思考,既要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又要多交朋友、深交朋友,努力成為皖台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台灣銘傳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前,矗立著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銅像。張寶順一行瞻仰了劉銘傳銅像,會見了銘傳大、中、小學校長,參觀了劉銘傳紀念館和銘傳大學兩岸文化交流中心,並與銘傳大、中、小學師生聯歡。張寶順希望進一步加強皖台校際合作,共同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北宋清官包拯在台灣影響深遠。相傳乾隆年間,海上漂來一尊包公的神祇牌,台灣民眾建廟奉祀,包公廟自此香火鼎盛。據統計,目前台灣共有1000多座包公廟,台灣信眾一直視合肥為包公淵源正統。
雲林縣四湖鄉海清宮包公祖廟是台灣傳承包公精神、包公文化的發源地。 10日上午,安徽訪問團來到這裡舉行贈送包公銅像儀式。台灣各地包公廟代表和當地民眾1000多人雲集而來,舞龍獅、放禮炮、敲鑼打鼓,夾道歡迎來自包公故裡的客人。海清宮主任委員蘇金志說:“包公是千古傳頌的清官,包公精神傳承公平正義,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同,這是我們包公文化交流的基礎。 ”
張寶順在致辭中說:“包公的家鄉在安徽省合肥市,今天我們穿越海峽,把包公銅像送到這裡,就是希望以包公情緣為紐帶,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的文化聯結,增進皖台同胞的情感交融,把兩地的距離拉得更近,讓彼此的心貼得更緊。 ”
皖台交流既有歷史淵源、文化基礎,也有人緣相親、姻緣相連。截至2013年底,我省民政部門累計登記涉台婚姻共9299對,其中皖籍新娘佔絕大多數。安徽姑娘嫁到台灣,生活過得怎麼樣,家鄉父老十分惦記。在台期間,訪問團一行參加了台灣皖籍新娘見面會。
話家常,念故鄉,談夢想。韓岳紅、丁彩虹、劉德鳳等皖籍新娘代表,講述了入台生活的情況、職場打拼的故事。張寶順對安徽姑娘的生活熱情和拼搏精神表示贊揚,希望她們繼續發揮聯結兩地的優勢,當好溝通兩地的使者,為深化皖台交流多作貢獻。
得知她們籌建在台 “徽姑娘”姐妹會,張寶順稱贊說:“‘徽姑娘’這個名字好,與‘灰姑娘’諧音。期待你們像灰姑娘一樣美麗嬗變,為安徽父老增光,為皖台交流添彩! ”
聽著“娘家人”語重心長的叮囑,許多“徽姑娘”眼中閃動著淚花。
從經貿到文化旅游——
合作之旅共創“互利雙贏的嶄新局面”
安徽有良好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戰略平台,皖台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台商企業1400多家,其中包括仁寶電子、台達電子、統一、旺旺、台玻等一批知名台灣企業。
張寶順率經貿文化訪問團赴台,在台灣工商界刮起了一陣 “安徽旋風”。 7日和8日,訪問團分別參觀仁寶電腦、雄獅集團,並與台灣電電公會、工業總會舉行經貿交流懇談會。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等與會企業家踴躍發言,張寶順認真傾聽,不時插話,與大家深入交流。
“根據弓弦箭的理論,我認為,2000年以來,沿海地區是弓,京九鐵路是弦,拉住弦的地方是中部地區,那裡的發展潛力最大。如今安徽的后發優勢已經到了不得不發的程度。 ”作為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調查項目主持人,台灣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呂鴻德教授說,2013年度台商投資 “值得推薦城市”中,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城市榜上有名,而且排名攀升勢頭迅猛。他預計,未來安徽的上榜城市會越來越多,城市排名也會越來越好。安徽對台資的磁場效應越來越強。
“安徽發展潛力非常大。根據市場調查結果,我們決定今年7月開通台北至合肥的航線,計劃一開始就投入空客330寬體機,就是有313個座位的大飛機。 ”台灣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孫洪祥坦言,許多地方新辟航線都是從窄體機起步,隨著市場發展再考慮是否使用寬體機,但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讓他不再遲疑。
“安徽人才資源豐富,科技創新基礎雄厚。正是看到這個優勢,我們把照明事業部和一些重要產品放在蕪湖公司。 ”台達電子副總裁蔡榮騰幽默地說,到安徽投資興業,最大的體會就是要搶佔先機,“先來先卡位,后來要付費。 ”
8日晚,張寶順在台北市考察誠品書店,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聞訊后趕來陪同。看到書架上擺放的《淮南子》,張寶順說,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本百科全書,出於安徽淮南。他當場買下一套送給郭台銘,邀請他到安徽走一走、看一看,郭台銘欣然應邀。
台商黃次雄在合肥興辦兩家企業,與安徽結下不解之緣。張寶順專程來到嘉義縣民雄鄉,與黃次雄一家促膝談心,詳細詢問家庭生活和在皖創業情況。得知不久前黃次雄之子與安徽姑娘喜結良緣,張寶順祝福一對新人永結百年之好,永續兩岸親緣。他說,朋友越走越近,親戚越走越親。希望黃次雄先生常到安徽串門子、走親戚,考察、調研,為推動兩地交流合作作出更大貢獻。
目前台灣已成為我省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場,一場安徽旅游推介會引來台灣旅游界各路精英。會前,張寶順會見了台灣旅游界主要代表,希望他們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省旅游業,讓更多台灣同胞走進安徽,領略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感受江淮大地的秀美風光。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賴瑟珍現場給安徽旅游做推介:“安徽是一個鐘靈毓秀、山奇水秀、地靈人杰的好地方。黃山應該成為台灣同胞一生中必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我願意為大家到安徽觀光旅游提供服務。 ”
“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 3年前,台灣南投縣日月潭與我省黃山市太平湖結成“姊妹湖”,蕩起了旅游合作的雙槳。 9日下午,訪問團來到日月潭出席了“太平湖”號游船啟航儀式。張寶順指出,太平連日月,兩岸一家親。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旅游合作為切入點,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把兩地旅游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張寶順在參訪中會見了博物院有關負責人,希望進一步加強皖台文化合作,讓兩岸同胞的互動更為頻繁。
參訪中,張寶順表示,我們將全力為台灣同胞到安徽觀光旅游、探親訪友、交流合作,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努力讓台胞在皖工作安心、旅游順心、居家舒心。同時,我們也將鼓勵支持更多安徽游客赴台觀光旅游,體驗寶島台灣的無窮魅力。
從上層到基層——
交流之旅唱響“我們都是一家人”
當前兩岸關系正處於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加強皖台交流合作,既源於同根同宗的血脈親情,也基於共同發展的現實需要。安徽訪問團一路走來,帶著至真親情和最大誠意,與台灣各界廣泛接觸、深入交流,達成了許多共識。
參訪期間,張寶順分別會見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張寶順說,我們這次來台灣訪問,既是一次親情之旅,也是一次合作之旅。近年來,皖台交流取得長足發展,各領域、各層次合作都有新的提升。我們將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通過與台灣同胞心與心的交流,以心靈的契合,進一步深化皖台合作。我們歡迎更多的台灣同胞到安徽興業發展,也積極推動我省有實力的企業赴台發展,努力開創皖台互利雙贏的嶄新局面。
連戰、吳伯雄和林中森祝賀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表示要倍加珍惜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深化皖台交流合作,增進兩地同胞的福祉。
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洪秀柱、黃敏惠,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丁懋時、徐立德、許水德,國民黨榮譽副主席林豐正、詹春柏、蔣孝嚴分別參加會見。
從上層到基層,從城市到鄉村,安徽訪問團與台灣各階層互動頻繁,面對面、心連心的交流,架起了一座飛跨海峽的彩虹橋。
位於阿裡山腳下的番路鄉逐鹿社區,是嘉義縣規模最大、安置人數最多的永久屋基地,有150多戶台灣鄒族同胞生活在這裡。
5年前,台灣“八八風災”,摧毀了許多鄒族同胞的家園。安徽民眾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通過各種渠道奉獻愛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社會各方的資助、鄒族同胞的努力下,今天的逐鹿社區已經建設成為鄒族同胞的新家園。
10日下午,張寶順一行來到社區,受到台灣地區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和鄒族同胞的熱烈歡迎。部落長老首先為張寶順舉行祈福儀式,鄒族同胞親手給他戴上勇士頭飾和吉祥物品:“從現在開始,您就是我們鄒族的勇士! ”
“昨天這裡還是狂風暴雨,沒想到今天就是雨過天晴,安徽訪問團給我們帶來了溫暖的陽光。 ”高金素梅笑言。時下,阿裡山地區正是農忙季節,但許多鄒族同胞都放下農活,扶老攜幼趕來參加 “我們都是一家人”親情之旅聯歡會。
聯歡會前,張寶順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指出,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和諧大家庭,台灣的少數民族也是這個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安徽與台灣雖相隔千裡,但有割不斷的血脈親緣、道不完的特殊情緣。我們將與台灣有關方面一道,積極推動皖台少數民族之間進行常態化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地民眾的往來互動,為實現兩岸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聯歡會現場舉行了少數民族特產、手工藝品採購合同簽約儀式。
聯歡會上,來自安徽的藝術家與阿裡山逐鹿藝術團同台表演,把兩地同胞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神秘庄嚴的祥瑞祈福、歡快喜慶的花鼓燈、風格獨特的鄒族歌舞、曲調婉轉的黃梅戲……一個個精彩節目贏得一陣陣歡呼喝彩。台上台下,氣氛熱烈。
“你的家在娜魯灣,我的家在娜魯灣。從前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聯歡會上,張寶順一行與鄒族同胞手拉手唱響《我們都是一家人》,肩並肩跳起歡快舞蹈,把現場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巍巍阿裡山作証,一家人心心相印,手足情綿綿深長,必將推動皖台交流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