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實踐意義
(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紀80年代,通過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前期經驗,並產生了重要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為先導,我國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在實施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實行沿邊、沿江和內陸全面開放。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部分企業開始國際化進程。進入21世紀,我國加入WTO,區域和雙邊經貿合作深度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二)對外貿易不斷邁上新台階,貿易大國地位已經確立。1978—2005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14221億美元,年均遞增16.9%﹔我國進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在世界排序由第32位躍升到第3位。外貿總額從千億美元到萬億美元,中國隻用了16年。
(三)利用外資從無到有,不斷在總量和結構上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2005年底,我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5.3萬個,合同利用外資1285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224億美元。現存運營外商投資企業約28萬家,我國吸收外資已連續1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佔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0.15%上升到2005年的58.3%。外商投資的重點,已從一般制造業發展到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近幾年,外商投資集成電路、計算機、通信產品等高技術項目明顯增加。我國開放服務貿易領域后,商業、外貿、電信、金融、保險等服務業已成為外商新一輪投資熱點。
(四)各項對外經濟合作實現了重大跨越。截至2005年底,我國共設立境外企業9366家,中方累計投資總額達220.9億美元﹔我國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分別完成營業額1357.9億美元和356.1億美元。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已由初期簡單從事進出口貿易、航運和餐飲等少數領域,逐步拓展到生產加工、資源開發、工程承包、農業合作和研究開發等眾多領域。我國在境外承包的工程,已涉及交通、建筑、電力、石化、冶金、煤炭、通訊、航天、地質勘探、航道疏浚、油氣管道、港口設施等各個行業﹔派出去的勞務人員,從最初的普工、技工,發展到醫生、護士、工程師、會計師、律師、教師、教練等各種人員,輸出勞務種類也延伸到工程設計、咨詢、監理、飛機維修、企業管理、研究開發等科技型、管理型活動上。
(五)國際經貿合作不斷取得進展。2001年12月,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正式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5年11月,中國與智利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目前,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巴基斯坦等國家和組織正在開展自貿協定談判。至今,同我國簽有貿易協定及經濟合作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148個,同我國簽有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112個,同我國簽有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86個。
(六)對外開放對經濟發展、體制改革和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首先,對外開放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國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6.1%上升到2005年的37.9%。2005年,外商投資企業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28.6%。2005年我國涉外稅收總額6391億元,佔全國稅收總額的20.7%。其次,對外開放提升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我國外匯儲備2006年9月末達到9879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再次,對外開放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制度建設和公共管理完善。
(七)中國對外開放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中國對外開放帶動了世界經濟貿易增長。我國以佔世界6.7%的外貿額,為世界貿易增長作出了11%的貢獻。其次,中國對外開放惠及各國消費者與投資者。還有,中國對外開放優化了世界經濟格局,拓寬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