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人走了。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聲名顯赫的偉業,沒有一鳴驚人的事跡,他只是懷著一顆對黨、對人民的感恩之心,始終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憑著滿腔赤誠和熱情,一步一個腳印地埋頭實干,把意氣風發的美好青春、精力旺盛的充沛壯年都無私地奉獻給了寶清縣的三農事業。
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他的愛心與坦誠在淳朴的農民心中消融化解了一股股怨氣、一個個疙瘩,他的汗水與心血在寶清縣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澆灌出了甜美豐碩的果實,他的業績與功勞一筆一筆地記在了老百姓的心裡。
2013年11月6日上午,積勞成疾的於海河因病辭世,年僅51歲。去世前兩天,他還在園區安排部署工作﹔去世前一天,他還在政協主持召開一個會議﹔去世前一小時,他在病榻上還要求工作人員把要上報的材料拿來,讓他再看一遍……
這一天,七星泡鎮永興村黨支部書記鄧淑芳偶然得知於海河病逝的消息后,坐車直接去了縣殯儀館。她說:“我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了,哭了一道。看到海河靜靜地躺在那裡,我哭著說:‘海河,你既是大姐的好領導,又是大姐的好老弟。你誰都對得起,就是沒對得起自己。為了工作你什麼都不顧,你讓大姐好心痛啊!’我在殯儀館守了3天。我看見朝陽鄉、尖山子鄉的農民打車來了,龍頭鎮蘭花村的村民也來了,大家都是自發趕來送這位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書記、好鎮長。”
“他是黑土地上的焦裕祿!”這是縣委書記朱海濤對於海河的評價。
“他這輩子呀,淨想著農民了!”
於海河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他的妻子毛淑香說:“海河常跟我叨咕:‘我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我小時候就有個想法,等我長大以后能做點兒什麼,一定給農民多辦實事。無論我在哪個崗位上,都不能忘了農民。否則,對不起生我養我的父母雙親。’他這輩子呀,淨想著農民了!”
擔任過20多年鄉鎮主要領導的於海河,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在日常工作實踐中,實心實意地幫助農民排憂解難,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隻要是農民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
七星泡鎮永興村永豐屯的路不好走,一到雨天更是泥濘不堪,農民得背著孩子去上學。於海河得知后,經多方協調,將兩公裡的泥水路整修好了,解決了村裡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修路時,他拖著病腿,在現場跟著干。
這個鎮福興村70多歲的老會計王文全說:“於書記的妻子沒工作,在縣城裡開了一個小旅店和一個小吃鋪,他跟我說:‘老王啊,我知道你們村困難,沒有經費。你到縣裡辦事兒就上我家那兒吃住,不要錢。隻要是農民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就等於幫我做工作了。’你看這人多高尚。俺們村有個呆傻殘疾人,家裡特別困難。有一次我領他去鎮裡找民政助理,沒找到。碰見於書記了,他問我干啥來了。我把情況一說,他掏出200塊錢說:‘這是我的工資錢,你領他回去先解決一下燃眉之急。’我非常感動,於海河真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啊!”
三合村村委會主任孟凡君說,不少村干部到縣城辦事時都住過於海河家的小旅店,他就住過多次,沒交過一分錢。
他們說,無論是村裡的事兒還是村民的事兒,隻要去找於海河,他沒有一次推脫,都是盡心盡力地幫助解決。於海河調到農委和農業局之后,也是這樣熱心地給農民辦事。他把解決農民的煩心事兒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2012年秋澇,朝陽鄉綠鑫水稻合作社農民收獲的糧食水分大,賣不出去又沒有地方儲存,於海河幫助聯系找好糧庫和晾晒場,使400多噸糧食避免了損失。一位農民感慨地說:“於局長幫了我們的大忙,這就相當於救了我們農民的命啊!”為了幫助綠鑫水稻合作社繼續規模經營、連片種植,他又幫他們申請到了育秧大棚、催芽車間項目,實現了科技化催芽。
“我得讓他們心裡暖和點兒”
於海河善待每一個農民,沒有一點架子。即使是對上訪人也是以誠相見,以禮相待。
七星泡鎮三合村有個村民聽說於海河去世了,嘆著氣跟村主任孟凡君說:“白瞎了,於書記真是個好人。我去上訪時,他領我到食堂吃飯,還給我買過車票呢。”
青原鎮有個農民由於跟村裡發生土地糾紛問題,連續多年到處上訪。她找過於海河幾次后,態度不那麼強硬了。農業局黨委副書記劉希民說:“我就聽她說過:‘於局長這個人好,沒騙過我,跟我說話從來沒大聲過,和和氣氣的。以后我要再出去上訪,如果不事先跟於局長打個招呼,我就不夠人了。’”
“這人行,跟我們不打官腔、不整虛的!大年初七能到農戶家裡了解情況,一住就是好幾天,看得出他心裡有老百姓。”龍頭鎮柳毛河村村民於學濤五年前跟於海河打過交道。當時,他們村有數百名村民由於林業資源權屬問題集體去縣裡上訪。於海河任鎮黨委書記沒幾天,就深入到這個村走訪群眾了解情況……
2012年於海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在接待農民上訪時,常常換位思考——我的父母也是農民,假若他們有了委屈去上訪,遭到了推諉、慢待,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即使我滿足不了上訪人的訴求,我也得讓他們心裡暖和點兒。”
“這筆賬我沒法還了”
自從當上了鄉鎮領導,於海河就殫精竭慮地為農民致富操勞。他在龍頭鄉擔任常務副鄉長期間,兼任種子站站長,跑斷腿磨破嘴地推廣優良大豆品種“153”,推行經濟作物紅小豆實施園區經營。剛開始時,農民不認。於海河採取各種措施,帶領同事們創辦了種子基地,還舉辦培訓班,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干,讓不少農戶秋后抱回了“金磚”。
這個鎮蘭花村農民高天平說:“我是個調皮搗蛋的人,於海河勸我種植紅小豆時,我說那得有成本,是有風險的,弄不好賠錢了,損失算誰的呀?於海河從兜裡掏出800元錢給我說:‘這個成本我先墊付,萬一損失了算我的。’秋后獲得了好收成,我去還錢時,他說啥也不要。唉,這筆賬我沒法還了。我更感覺欠於書記一筆良心賬啊!”
在七星泡鎮擔任鎮長、黨委書記期間,於海河帶頭引導農民種植經濟效益好的甜菜、烤煙,“金疙瘩”“金葉子”讓許多農戶走上了富裕之路。
縣委書記朱海濤說:“海河為人朴實,但他有超前意識。那麼多年前他就在村裡試行園區建設,后來又在鄉鎮、全縣推廣。他的成長伴隨著園區的發展,他的成長也伴隨著寶清縣農民的增收致富。”
“打贏這次官司多虧了於局長”
2011年,這個縣發生一起假種子案,殃及4個鄉鎮7個村屯的42家農戶。農業局接到農民上訪投訴后,於海河領著農民去省城找鑒定單位,找主管部門,幾次連夜趕往省城聯系有關部門實施打假維權。最終,二審判決農民勝訴。朝陽鄉朝陽村村民婁振貴充滿感激地說:“打贏這次官司多虧了於局長,他為我們討回了經濟賠償,卻沒喝過我們的一口水啊!”
於海河懷著對農民深厚的感情,維護農民群眾合法的切身利益,帶領同事們主動出擊,這一年僅在“綠劍護農”農資打假專項行動中就查處14起農資違法案,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85萬元﹔查處4起損害農民利益案件,減輕農民經濟負擔12萬元。寶清縣被評為全省“減輕農民負擔先進縣”。
“他是一個視工作為生命的人”
“凌空千裡望京津,笑看中華氣象新。報效國家平生願,三農自有后來人!”這是於海河在北京農業干部學院學習結束后寫的一首詩。為了實現做好三農工作、報效國家的夙願,他踏踏實實、全身心地忘我工作。他的女兒於立雪說:“‘工作忙’是爸爸幾十年裡最常說的三個字,他是一個視工作為生命的人。”
“他拖著一雙病腿調走了”
干什麼工作都特別執著認真、扎扎實實,是於海河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在龍頭鎮擔任黨委書記時,他到矛盾尖銳、信訪突出的柳毛河村深入走訪,將農民的訴求分解成28個問題,逐一梳理,通過解決問題謀求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於海河到七星泡鎮擔任鎮長時,當地的信訪量非常大。為了解決在市裡、省裡挂號的“上訪村”三合村的問題,他在這個村住了3個來月,走訪了一家又一家,連村干部都不知道本村究竟有多少村民沒有耕地,他卻了解得清清楚楚。
他曾經連續幾十天不間斷地天天接待上訪人。考慮到上訪人的住處大都離鎮政府較遠,回去晚了趕不上客車,他寧肯中午自己餓著,也要堅守在辦公室裡繼續接訪。那些年,鎮裡的財力非常緊張,取暖條件差,於海河接訪時在屋裡一坐就是一天,腳都凍麻木了,日久天長坐下了骨關節炎病。轉眼間五六年過去了,他走路時還是一瘸一拐的,在椅子上坐時間長了就站不起來。在於海河與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七星泡這個有著6萬多人口、一度是“信訪重災區”的大鎮,信訪案件逐漸地減少了。這個鎮永興村黨支部書記鄧淑芳說,於海河書記是邁著一雙好腿來到七星泡鎮的,他卻拖著一雙病腿調走了。
2009年12月份,夾信子鎮夾信子村發生一起信訪案件,由於干群之間矛盾尖銳,1400多名村民署名從網上向國家信訪總局發送上訪信。縣委專門召開常委會,隻有一個議題:選派時任農業局黨委書記的於海河兼任夾信子鎮黨委書記,首要任務就是解決信訪問題。上任后幾天時間,全村300多戶人家,於海河走訪了一多半。他與村民促膝談心,把自己融入到群眾之中,摸清了這個村的情況,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新的村級領導班子選舉出來,上訪人的怨氣也逐漸消了。
這麼多年來,於海河解決了一起又一起糾紛,平息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縣委書記朱海濤在全縣干部大會上表揚他說,於海河走到哪裡,哪裡就穩定,哪裡的農民就會安心地發展經濟。咱們就應該樹立這樣的典型,全縣的干部都要向於海河學習。
“老於的辛勞奔波沒有白費勁”
加快發展經濟、讓百姓早日脫貧致富,這是於海河最大的願望。20多年來,為了大地的豐收,為了農民的富裕,這個農民的兒子像個拼命三郎般不辭辛苦,無怨無悔地工作著。自打2010年挑上農業局局長這副擔子后,於海河心中裝的不再只是一鄉一鎮的農戶,而是全縣的廣大農戶了,縈繞在他心頭腦際的是全縣的三農事業。為了促進農業大發展、快發展,他竭盡全力向國家、省裡爭取各類農業項目,搞好示范園區建設。
這個縣新能源辦公室主任楊樹林說:“有一次我跟於局長一起到省裡爭取一個項目,人太多了,排不上號,在走廊裡站了兩三個小時。好不容易把材料遞上去了,工作人員認為不太充分,要求回去補充一下。於局長領著我們連夜乘火車返回佳木斯,沒買到臥鋪票,坐了一宿硬板,真是遭罪啊!”
農業局辦公室主任趙澤強的感觸更深。那一次他跟於海河去省裡爭取一個勞動力轉移項目,辦公室在五樓,於海河一瘸一拐地樓上樓下爬了十多次。他說:“最后,我發現局長怎麼沒了呢,找來找去,看見他蹲在廁所裡滿臉是汗,腿疼得站不起來了。我的眼淚頓時禁不住地流了下來。”
農業局黨委書記劉漢濤說,老於干工作責任感強,執著而有韌勁。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沉得下去,拖著條病腿不辭辛勞地在農村奔波,苦口婆心地開導農民改變廣種薄收的傳統耕作習慣,更多地依靠科技力量和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增產增收。在這過程中,他對全縣的農業狀況了然於胸,無論是做哪個項目的前期基礎工作都有的放矢,思路清晰,准備充分。項目爭取來之后,他從頭到尾在現場指導、督促,一絲不苟地嚴格把關,不許走樣。譬如,智能化水稻育秧基地建成后,前來視察的幾位省領導都認為寶清縣的這個項目做得最好,各地紛紛來人參觀。老於的辛勞奔波沒有白費勁。寶清縣之所以能夠爭取來這麼多惠及三農、造福百姓的項目,農業方面的各項工作位列全國一流、全省靠前、全市排頭,國家級先進榮譽就獲得了6項,於海河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得忍受多大的疼痛,太堅強了”
長年累月地忘我工作,加之工作環境比較艱苦,於海河的身體付出了代價。他在七星泡鎮工作時坐下了骨關節炎病,走起路那個困難哪﹔到農業局工作后起早貪黑,飯不應時,積勞成疾,胰腺炎加重,發作起來是直不起腰、吃不下飯,甚至是無法入眠、大汗淋漓。然而,他干工作還是那麼一股勁兒。
前年,於海河的愛人毛淑香硬拉著丈夫去省城一家骨科醫院看腿病,醫生診斷他的骨關節膜都磨沒了,又得知他是自己上下樓梯,搖著頭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妻子哭了,他安慰說:“等忙完這段兒,我一定好好治療。”然而,“這一段”,一拖就是兩年多。這其間,失去了骨關節膜,走路時腿骨摩擦的疼痛,於海河是怎樣忍受的啊!
2012年,當上縣政協副主席兼任農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后,於海河依然總是有干不完的工作,大半時間都在園區操勞。這個園區是他擔任農業局局長期間一手籌建起來的,傾注著他的多少汗水和心血啊。時任省委書記的吉炳軒來檢查園區建設時,給予了高度評價。現任省委書記王憲魁也對園區建設予以充分肯定,他說寶清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抓得實、抓得細、抓得好,你們一定要把它建設成全省排頭、全國一流的園區,成為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標杆。領導的鼓勵與鞭策,更加增強了於海河抓好農業園區建設的信心和勁頭。
於海河發病那幾天,剛好趕上園區多項工作的年終檢查驗收。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在園區,與大家一起查缺補漏,做實各項工作。
大把的止痛藥也掩蓋不了於海河的病情。妻子問他怎麼了,他說我在園區抬東西時抻著了,不要緊。妻子要陪他上醫院,他一再說:“這都是我一手操辦的工作,不能沒干完就給撂下。沒事兒,我能挺住。等忙完了這段兒,我一定去看醫生。”
11月5日下午2點,妻子毛淑香強行將疼痛難忍的丈夫送到了縣醫院。當於海河被推進手術室打開腹腔時,裡面積聚了大量的膿液,發出了刺鼻的氣味。醫生含淚說,腹腔感染肯定是好幾天了,這得忍受多大的疼痛,太堅強了!
“對父母是孝子,對國家更是忠臣”
出身於農民家庭的於海河,始終不忘本,在工作上高標准,在生活上卻是低要求。無欲則剛,他儉朴清廉,不牟私利。
“他這輩子從來沒挑過吃沒挑過穿”
於海河的妻子毛淑香說:“海河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跟過去比,咱家現在太幸福了’。他這輩子從來沒挑過吃沒挑過穿,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的剩飯,他都舍不得糟踐。”
他的同事都說於海河不像個領導干部,穿戴普普通通,經常一瘸一拐、滿面風塵地背個大包出入在田間地頭、村屯小道,是典型的“農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項目,他也堅持吃住簡單,從不講排場,盡量節省開支。
農業局副局長朱輝說:“我倆以前都是鄉鎮中心校校長,相識20多年了,我從來沒見他穿過什麼名牌,也沒見他打過麻將、跳過舞。如果說他有業余愛好的話,大概就是看書。”
“開再好的車,農民罵娘也丟臉”
無論是在鄉鎮還是在農業局工作,為人低調的於海河從來不講排場。
於海河的女兒於清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爸一點兒都不擺譜,他在七星泡鎮當鎮長、書記時,回縣城裡辦事兒還騎著摩托車滿街跑呢。”於海河自己解釋說,當時他們家已經安置在縣城,家裡有台摩托車。縣城本來不很大,上哪兒辦事騎著摩托車都很方便。七星泡鎮財力緊張,連取暖煤都省著用,能省就省點。再說,鄉鎮的小車司機一年到頭都得不到休息,何必折騰他們陪著自己呢?
農業局與農委合並后,工作千頭萬緒,離不開三農,離不開下基層。縣領導體諒他們的辛勞,將一輛車獎勵給農業局用。這台車性能好、馬力大,坐在裡面也舒服。可誰也沒想到,這台許多人都希望得到的好車,於海河開了不到20天,不用了。為啥?他說:“這車太費油了。咱們農業局花一分錢都靠財政,我哪能一個人享用這麼好的車呢。”
他又開上了他自己家的那輛二手“捷達”。一個同事說:“你開這台‘破捷達子’,你丟臉不說,也給咱們局、咱們縣丟臉哪。”於海河說:“什麼叫丟臉?開再好的車,農民罵娘也丟臉﹔車再不好,老百姓稱贊咱臉上就有光!”
“家人和親屬沒有一個人沾上他‘當官’的光”
雖然於海河家裡並不是很富有,但他的妻子自謀職業,賣過蔬菜、水果,開過多年的小旅店、小吃鋪,多多少少攢下幾個錢。他的兩個女兒都參加工作了,也不用家裡錢了。用於海河自己的話說:“我還有工資。再說,工作干好了,年年都有一些獎金,錢夠花了。跟過去的生活比,現在我是太知足了!錢有多少算多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於海河走上領導崗位后,且不算當副職的年頭,任鄉鎮和農業局一把手就有10年時間了,憑著手中的權力或者社會交往,給妻子安排個有退休金的工作,大概不是很難。可是,他沒給安排。農業局大大小小的開發建設項目不少,沒有一項是他親屬干的。他的妻子說,女兒於立雪是經過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的﹔他那一直居住在鄉村的一奶同胞的5個兄弟、15個侄子侄女,還有岳父岳母那邊的親屬,家人和親屬沒有一個人沾上他“當官”的光。
其實,於海河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特別孝順父母。有一年,母親生病。他把母親接到身邊。盡管那條病腿針扎火燎般疼痛,他竟然能夠背著母親在醫院裡樓上樓下地化驗、確診,回家時從住宅小區大門口一直把母親背上了四樓。他自己都感到神奇。母親住院時,他給母親接大小便,溫熱水給母親擦身。病友們和醫護人員夸獎他,他的老母親自豪地說:“我這個兒子啊,對父母是孝子,對國家更是忠臣。”
是的,大孝之人,常常有著對事業的大愛之情。他把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化作了為更多的農民排憂解難、謀求福祉的動力,讓這個人性中的美好善念迸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感動了更多的人。
母親去世時,七星泡鎮的干部、群眾竟無一人知曉。當3天后司機來接於海河時,望著一臉痛苦疲憊的他,隻說了句“鎮長啊……”,就再也說不下去了。
“我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坑害了農民的利益”
農業局工會主席關增國說,2011年在處理那起假種子案時,廠家來人找到於局長,拿出厚厚的一沓錢要送給他,希望他把這件事給“平乎”了。於海河板起面孔,嚴肅地拒絕了。他說:“這絕對不行,我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坑害了農民的利益。”
於海河自己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拒賄是二三十年前在富山鄉中心校當校長的時候,有人想要承包學校開辦的煤礦,送給他幾塊金磚和金戒指什麼的。他又驚訝又有些恐懼,趕緊對那人說:“我還年輕,你可別害我,快出去,快出去!”
第一次在錢財上沒當俘虜沒濕鞋,以后遇到這類事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定力。
他對有些送禮的,即使當時無法拒絕,過后無論如何也要想方設法退回去。
有一次,一個建設項目需要他同意,承包商送給他10萬元“活動費”,拍著胸脯說保証不會讓別人知道。於海河斬釘截鐵地拒絕了。過了一段時間,老百姓因為征地問題上訪,上級派人進行認真調查。於海河既感到慶幸又有點后怕,這要是當時心眼一偏偏,收了那筆錢,不就毀了自己嗎?
他自己不收禮,也一再提醒下屬別在錢財上栽跟頭。
帶著對工作的深深熱愛、帶著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帶著對家鄉人民的濃濃深情……於海河走了。這位黨的好干部、農民的好兒子,將黨和人民的事業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為民、務實、清廉的人生真諦。
相關專題 |
· 於海河:你是人間四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