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小崗人的貼心好書記——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憶沈浩

2014年04月16日16:15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原標題:小崗人的貼心好書記

  4月9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石楠火紅的葉子把沈浩的墓碑映襯得格外肅穆庄嚴。這位小崗人的貼心好書記,就這樣靜靜地望著百米開外生機盎然的春播大地,陪伴著小崗村民。

  2004年2月10日,當時在安徽省財政廳機關工作的沈浩帶著組織的重托和小崗百姓的期盼,到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2009年11月6日晨,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猝逝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那一年,他46歲。

  “他心裡有我們”

  “沈書記這下不走了,真的不走了,可是我們原本不是想這樣留他啊!”村民杜友蘭抹著眼淚說,“5年了,我們想他,他心裡有我們!”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裡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這是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沈浩的頒獎詞。

  走在小崗村寬闊平整的街道上,每一位村民都會講述自己和沈書記的故事:貧困戶關友林家屬和兩個孩子智障,沒人操持家務,家裡衛生條件差,村裡人都不願去他家。沈浩知道后特地去他家走訪,中午時,沈浩說,“就在你家吃飯吧,你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一碗米飯,一盤炒青菜,這就是沈浩來到小崗村后在村民家裡吃的第一頓飯。

  五保戶韓慶江患有嚴重哮喘病,沈浩知道后及時帶他住院治療,並且預付了醫藥費用。經過一個多月治療,老韓身體好多了,如今在小崗鋼構廠當門衛,一個月能掙500多元,日子過得還不錯。他常感嘆,“我能有今天,多虧了沈書記!”

  大包干帶頭人關廷珠的遺孀、86歲的邱世蘭老太拄著拐杖說,“這拐杖就是沈浩回省城給我帶來的。”

  而在自己的生活方面,沈浩從不拿自己當城裡人。

  隻要村民招呼他吃飯,他就不客氣地在村民家裡吃頓飯,吃什麼無所謂。地攤上幾元錢一雙的棉鞋、40元一件的棉衣,沈浩照樣穿著得體。

  6年裡,沈浩一直借住在村西頭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裡,屋內陳設簡單:一張床、一張書桌、兩把椅子、兩個書架,一個老式臉盆架。就是這間小屋,任何時候村民來訪都是敞開的,樓下裝的小鐵門,沈書記特地囑咐不能上鎖,方便村民隨時來找。

  沈浩常說,“黨員干部隻有真心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與他們建立起深厚感情。”

  村民們說,“沈浩就是我們小崗人。”

  “小崗的每一點變化,都凝聚他的心血”

  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這樣評價沈浩,“‘大包干’30多年來,從未見過沈浩這麼有干勁、會干事、愛群眾的好干部,看看以前的小崗,比比現在的小崗,小崗的每一點變化,都有他沈浩的心血啊!”

  上任的第一個月,沈浩就把全村108戶村民走訪個遍,遍訪民情,問計於民:為什麼一夜跨過溫飽線,20年沒進富裕門?怎麼共謀發展?沈浩多次與村“兩委”成員、“大包干”帶頭人促膝談心,共商發展大計﹔組織村干部、“大包干”帶頭人、黨員和村民代表到華西、大寨等名村參觀學習﹔回村后又組織他們進行解放思想大討論。漸漸地,大家的觀念轉變了,思路清晰了,確立了發展現代農業,開發旅游業,招商引資辦工業的“三步走”的戰略。

  要想聚人氣,就要真干事。沈浩在一個多月走訪中發現,村民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修路——村裡友誼大道東邊近一公裡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著改成水泥路。

  到任不久的沈浩跑上跑下找支持,爭取到幫扶資金50萬元。經過全村干部群眾兩個多月的努力,小崗人順利地完成了這一道路延伸工程。工程節約了將近一半的錢,質量還超過了要求。

  再修村外的路。以前,由於一條鐵路隔斷了小崗村與307省道的聯系,小崗人到縣城要多繞行近20公裡,還要下穿一個鐵路涵洞,大型車輛無法通行。這是制約小崗村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和商貿旅游的最大瓶頸。沈浩知難而上,不畏艱難,多次奔波於合肥、上海、北京等地,找交通、鐵道部門請求支持,終於使項目批了下來。在小崗高架橋合龍的時候,京滬鐵路鳳陽至明光段整整停運了40分鐘。就連在場的鐵道部門工作人員都說,京滬線還是第一次為了一村子讓行。2008年7月,長18公裡的小崗快速通道全程貫通,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縮短近20公裡。現在,大型集裝箱貨車和大型旅游客車都可快速直通小崗村了。

  “這麼難的事,沈書記辦到了!”村民們的心被攏到了一起,對小崗的未來充滿希望。

  2009年3月,美國GLG產業園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遷移204座村民的祖墳。在鄉村,遷墳可是件大事,與沈浩搭檔6年的村黨支部副書記余謙告訴記者,“當時企業給了村裡一周的時間,沈書記當天晚上就開動員會了,困難戶、問題戶挨家挨戶跑,想辦法解決。大家相信沈書記,村民還自己提出來人工挖慢,能不能上挖掘機,就用了4天,就達到了企業的要求。沈書記也被感動了,現場向鄉親們深深三鞠躬。”

  那個場景,許多人曾一遍遍回想。透過三鞠躬,人們看到了干部群眾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魚水深情。

  “他對得起這裡了。”73歲高齡的報告文學作家、沈浩生前摯友溫躍淵眼含熱淚這樣評價自己的“忘年交”。

  沈浩生前曾引用過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深沉大愛,鑄就不朽精神。在沈浩精神的激勵下,2013年,小崗村新建或改建項目4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入5.45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0萬元,較上年增長22%,村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比上年增長18%。

  小崗村在沈浩深情注視下,正在富裕文明發展的康庄大道上快步前行。(記者 文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沈浩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