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城鎮化 關注“人”的發展

李春霞

2014年04月11日10:19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城鎮化 關注“人”的發展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長槍短炮”,攝影記者聚焦的是主席台上的演講。 本報記者 徐惠喜攝

  在各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人”自始至終是城鎮化的核心要素。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3.1億人,屆時城鎮人口將超過60億。10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人的城鎮化”分論壇上,與會國內外嘉賓認為,如何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國城鎮化的關鍵命題。

  世界城鎮化發展規律証明,實現農民工及其家屬的市民化,關鍵在於兩點:一是城鎮足以創造充足的就業機會,二是為農村轉移人口提供良好的居住、醫療等公共服務條件。

  經濟機遇是城鎮化的前提。“拉美城市化的教訓之一是缺少產業支撐,從而產生大量城市貧民和貧民窟。”彭博有限合伙企業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紐約市前副市長丹尼爾·多科特沃夫認為,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城鎮化成敗的首要標准,是能否為外來人口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以及醫療和教育保障。他認為,服務產業勞動密集型的性質,使其最能促進就業。從中國的角度看,盡管2013年中國服務業佔GDP比重上升至46%,但中國服務業還處於低端階段,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印度計劃委員會委員阿倫·麥拉則指出,城鎮化應促進勞動者自由流動、擇業。消除勞動力從農村向城鎮流動及在城鎮之間流動的體制障礙,同時提高勞動者工資水平,是破解城市二元結構的關鍵。

  有效的資源配置是城鎮化的有力保障。丹尼爾·多科特沃夫認為,城鎮化關鍵在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人、地、錢這3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可以通過市場化途徑解決。紐約在城鎮化初期就建立了城市住宅銀行,專門負責為住房建設融資,並與慈善機構合作為建設融資。”

  港鐵首席執行官杰·沃爾德建議,城鎮化建設可借鑒公私合作的方式,即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美國洛杉磯郡監事會成員、都市交通委員會主席邁克爾·安東諾維奇指出,住房問題的本質是土地問題。日本、韓國城鎮化成功的關鍵在於,通過機制設計來調節利益分配,使住房及土地增值的主要部分回歸進城農民及其家屬這一城鎮化主體。這些國家讓土地增值實現社會共享,“以非自有住房轉讓的高額累進所得稅、超標和多套住宅的懲罰性保有稅等政策來封殺住宅的投機需求,中國或可借鑒。”

  海南省副省長王路認為,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從戶籍改革做起。去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53.7%,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隻有36%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逐漸把與戶籍制度挂鉤的公共服務取消,將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

  環境問題等城市病是城鎮化的一大難點。對此,邁克爾·安東諾維奇認為,洛杉磯的做法可供借鑒。美國洛杉磯大力推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並採用市場化工具,如碳、空氣和水污染及能源使用的稅收和交易制度,實現環保目標。“美國城市化注重對現有社區的改建和對現有設施的利用,強調減少交通、能源需求及環境污染來保証生活品質,是一種較為緊湊、集中、高效的發展模式。洛杉磯有幾十條高速公路縱橫穿過城市,免費高速通道一般通行時速均可達百公裡以上,這樣你無論住在哪裡,一個小時之內基本可以到達。”

  與會嘉賓認為,當前中國城鎮化仍處於快速發展區間,如果延續傳統粗放的城鎮化模式,勢必帶來產業升級緩慢、資源環境惡化、社會矛盾累積等風險。因此,能否做好城鎮化的頂層設計,打破城鄉間及城市間的二元經濟結構,將是中國城鎮化科學有序發展的關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