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雪峰
2014年4月4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古林人文紀念園牛玉儒的雕像前,牛玉儒的親朋好友和前來的市民默然站立,追思故人。牛玉儒去世已10年了,但內蒙古的百姓沒有忘記他,對他的懷念越來越深沉……
“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不辜負群眾的期望和重托”
仲春時節的呼和浩特東河廣場,桃花爛漫,杏花吐蕊,人們有的放風箏,有的賞春景,有的坐在水邊讀書,一派閑適愜意的生活圖景。
10年來,出租車司機王玉海每次拉客人到東河,都會情不自禁地和客人聊起牛玉儒坐他車的那個晚上。“當時正鬧非典,傍晚時分上來一個干部模樣的人,讓我開車隨便走走。一路上這人不停地和我聊呼市道路、城建那些事,問這問那,我就不停地抱怨著對城市建設的不滿。40多分鐘過去了,那人下車了,臨走他告訴我,自己是新來的市委書記牛玉儒,並說會讓呼市越來越好的。”
牛玉儒在呼和浩特任職的短短一年半時間裡,城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造型別致的公廁迎街而立﹔嶄新的不鏽鋼垃圾桶代替了原來的水泥垃圾箱﹔公園拆掉了圍牆免費向市民開放﹔70多條整改后的小街巷有了明亮的路燈﹔就連又臟又臭的東河也變成了波光粼粼的城中河,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看著這些變化,王玉海記住了牛玉儒,呼和浩特的市民也記住了這位市委書記。
“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不辜負群眾的重托和期望。”這是牛玉儒當選包頭市市長時的任職承諾,他踐行著自己的承諾。
1996年,牛玉儒上任包頭市市長。當時的包頭,財政只是吃飯財政,國企改革拉開了大幕,全市下崗失業人數劇增。為了不讓下崗職工生活水平下降,手裡隻有1000萬元市長預備金的牛玉儒,拿出了500萬元支持社會保障,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包頭這個下崗人員總數佔全自治區一半、離退休人員佔全自治區四分之一的工業大市,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卻達到100%。
2003年農歷臘月二十八,牛玉儒隨呼和浩特市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踏雪走訪貧困戶。在玉泉區孫震世家,看到孫家連台電視機都沒有時,他立即指示民政部門摸清全市所有看不上電視的貧困戶戶數,要求民政部門必須拿出專項資金統一購買電視機。那一年,全市所有的貧困戶在除夕夜都看上春節聯歡晚會。
翻閱牛玉儒生前批閱的文件,僅僅在呼和浩特工作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就批閱了各種群眾來信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公文函件314件,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件,這些事關群眾的函件85%得到落實。
誰心中裝著百姓,百姓就把他刻上心碑。
“我們要當實干家,別當表演家,要做事,不要做戲”
牛玉儒在包頭和呼和浩特的兩次赴任,都是在危難之時。
1996年,經歷了大地震的包頭,百廢待興。災后重建,千頭萬緒,從何入手?上任伊始的牛玉儒走街串巷,深入考察調研。不久,他作出決定:“安居是民生之首。”包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從此全面鋪開。4年間,全市新建樓房面積達到了1200萬平方米,超過了包頭47年來全市建房的總和,一個老工業城市變成了一座新城。
今天,走在鋼鐵大街上,兩側高樓鱗次櫛比,綠地廣場隨處可見。可誰又能想到,1996年的鋼鐵大街南側,卻是兩個讓歷屆政府頭疼的“城中村”——曹家營和趙家營。這兩個“赫赫有名”的村子裡住著近6萬人,是包頭市流動人口的主要聚居地,村裡雞飛狗跳、污水橫流,是治安案件高發區。30年來,包頭市一直想把這兩個城中村拆遷搬離,但考慮到村民每年3000多萬元的收入和不可預估的社會矛盾,拆遷一直被擱置著。
據當年曾給牛玉儒開車的司機劉文山回憶,牛玉儒三番五次去這兩個村,向村民了解情況。他向村民承諾了“三保証”:保証補償合理,保証新村建設規劃不變,保証不讓村民吃虧。在他的努力下,兩個“城中村”的舊址上,現代化的錫華小區成了包頭住宅區建設的樣板,鹿鳴呦呦、綠草茵茵的銀河廣場,也成了包頭新的城市名片。
2003年4月,非典在全國蔓延,呼和浩特也是重災區之一。4月13日,牛玉儒再次臨危受命,接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
當年4月28日,呼和浩特市防控非典指揮部提出:要用20天時間建成全國最大的非典救治中心。消息傳來,不少人表示懷疑:佔地500畝,擁有800張病床和一流救治條件的非典救治中心,能在20天內建成嗎?時任呼和浩特市建委主任的邸明德至今記憶猶新:非典救治中心選址剛結束,牛玉儒就進入長滿荒草的工地現場指導。之后,他幾乎每天去一趟,督促檢查工程質量。20天后,奇跡誕生了——非典救治中心如期通過有關部門驗收。
“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會從來不開,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文件從來不發,很多問題都是通過現場辦公會就地解決。”這是跟隨牛玉儒工作的老部下對他一致的評價,也是牛玉儒為官多年最務實的工作作風。
“握在手中的權力是屬於人民的,自己不能濫用”
權力對於一個人的誘惑和腐蝕十分巨大。面對時時刻刻的“大考”,牛玉儒始終嚴陣以待,從來沒有在權力面前低過頭。
無論是任包頭市市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還是呼市市委書記,他從沒有利用職權給家人辦過一件私事。現任包頭市政協主席、當年在包頭市政府任秘書長的程剛回憶說,“牛玉儒來到包頭當市長,為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妻子謝莉也想調到包頭來工作,當時有財政局、公安局等好幾家單位搶著要接收市長夫人,面對此情,牛市長問我,我做市長,謝莉去這些好單位合適嗎?”不久,謝莉調到了包頭市安全局,做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員。
牛玉儒38歲就已是廳級干部了,但是在他的弟弟妹妹看來,這個做領導的哥哥有些不近人情。說起哥哥,牛玉儒的妹妹牛玉紅淚光閃閃,“當年我丈夫下崗,想讓當包頭市長的哥哥‘幫’攬點生意,被哥哥一口拒絕﹔我女兒畢業,想讓哥哥幫助找個單位,結果還是被拒絕了。”這種不近人情的事情,牛玉儒辦了不少,家裡人抱怨他,他自己心裡也不好受,但家裡人都記住他的那句話“握在手中的權力是屬於人民的,自己不能濫用”。
在包頭任職5年,主持上千項工程,牛玉儒沒有在一項工程上批過條子、打過電話,從沒有給自己謀過一點福利。程剛說,“除了出差的機票、住宿費,他沒有報過任何其他開銷,他的汽車坐椅的皮子都磨白了,但他就是不換。”
這就是牛玉儒,一個為民、務實、清廉的副省級干部。10年,可以忘記很多事、很多人。10年了,內蒙古的百姓沒有忘記牛玉儒,反而在心中為他鑄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