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雜志日前出版的增刊“2013年度亞太地區《自然》雜志論文發表指數(NPI)”獲悉:增刊編輯一致認為,中國“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逐步成為亞太地區NPI的首要貢獻者”。該指數顯示,中國在2013年進展不俗,中國科學院首次將東京大學擠下NPI學術機構排名的榜首位置,而中國科學家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遠多於日本或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地區)的同行。盡管按作者單位數量對論文發表數字進行修正后,日本仍是亞太地區的執牛耳者,但中國正在縮小這個差距,並有望在2014年超過日本。
根據該指數,在2013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研究機構中,除中國科學院外,其他9家的年度NPI論文產量均實現上升。具體情況是:中國科技大學(連續三年位居第二,優勢在於物理科學和化學領域)﹔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繼續各自保持第三和第四的排名)﹔華大基因(名列第五,排名上升一位)﹔南京大學(第六位,投往《自然物理》雜志的文章數量在亞太地區力拔頭籌)﹔復旦大學(攀升兩位,位居第七)﹔浙江大學(排名第八)﹔上海交通大學(第九位,大多數論文是與國際科學家聯名發表)﹔香港大學(繼續保持第十位)。
《自然》雜志論文發表指數 (NPI)廣泛涵蓋生命科學、物理和化學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對應用科學、工程和臨床醫學的關注相對有限,因此發布方建議:NPI應主要用作高質量基礎研究能力的指標,解讀結果時務必考慮科研機構或國家地區的研究人員數量。(記者張蕾)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