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西藏百萬農奴解放55周年系列述評之一

常川

2014年03月26日09:27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翻身農奴唱新歌

1959年3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發布命令,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西藏百萬農奴從此翻身得解放、獲得新生,由此拉開了一場舉世矚目波瀾壯闊的社會大變革,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與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時光荏苒,2014年初春的聖城拉薩,瑞雪披裹、桃紅柳綠,這座日新月異的高原新城與延綿千年的文化傳統相融,見証了雪域高原的發展奇跡﹔正值春耕時節,廣袤的田野之上歌聲陣陣,拖拉機的馬達聲與牲畜脖頸上發出的銅鈴聲交織,將千裡沃野從沉睡中喚醒。

從東方吹來的風,越過高聳的雪山、拂過無邊的草地,高高的五星紅旗在這片恆古的土地上迎風招展。55年前的那個春天將被永遠銘記,那是值得西藏各族人民永遠紀念的盛大節日,隻因從那以后,這裡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成為自己的主人。

做生活的主人

位於江孜縣江熱鄉的班覺倫布村米瑪頓珠老人,今年雖然已有79歲,但精神矍鑠、身板硬朗,一家7口人生活和美、富裕殷實。

在班覺倫布村,既有米瑪頓珠老人安詳的晚年,也有他不曾忘卻的痛苦記憶。老人指著不遠處的帕拉庄園告訴記者,他曾是那裡的朗生,度過了十余年沒有人身自由、任憑買賣和處置的苦難生活。

帕拉庄園共5000多平方米,共有三層樓,82間房子,但總面積僅有150平方米的“朗生”院裡,卻曾經住著14戶60多人,人均居住面積不足2.5平方米。米瑪頓珠老人回憶,當時他們一家三口擠在一間約5平方米大小的房間裡,一個土坯台就是“床”。

“那時,我們一家一天的口糧就是三勺糌粑,而且是最劣質的。如果家裡口糧沒有了,我們就隻有去庄園主家討要,庄園主心情好或許給一點,心情不好就免不了挨頓打。”米瑪頓珠說。

民主改革后,帕拉庄園的朗生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祖祖輩輩做朗生的他們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住房,第一次成為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的主人,也成為國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他們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從此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的保障。

“當時我們4戶分了一頭牛、500畝地,我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國家干部,先后做過江熱區的區委委員、光明鄉的黨支部副書記和光明鄉的鄉長。”米瑪頓珠笑著說。

如今,米瑪頓珠一家住進了漂亮的二層小樓,房子面積足有400多平方米。米瑪頓珠的兒女介紹,房子是在實施安居工程時,2011年花了12萬多元建的,這是不算人工費的成本。住進了比帕拉庄園還要漂亮的新居,米瑪頓珠老人高興不已:“早上起來,看著這麼寬敞明亮的房子,就像是做夢一樣。”

做自己的主人

在封建農奴制下,佔西藏人口95%以上的人都屬於農奴階級,他們世世代代沿襲祖輩的“身份”,沒有任何改變身份的機會和渠道。

今年2月召開的自治區兩會上,全區10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我區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決算執行情況等自治區重大事項進行了廣泛討論,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他們中藏族佔絕大多數,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真正的“領導者”。

“這些西藏的社會精英,絕大多數都是農奴的后代。”西藏大學藏學研究所所長次旦扎西說:“農奴后代已經成為西藏社會的‘領導層’。”截至2013年10月,自治區政府26個組成部門中,25個部門的黨組書記或廳局長由藏族擔任。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農奴的后代。

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書記曲尼楊培說:“我是農奴后代。先輩們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的后代不僅不再是農奴,而且會成為一個廳級政府部門的主要領導。”

擔任自治區藏醫院院長14年的佔堆,1946年出生於仁布縣一個農奴家庭。佔堆說:“盡管我爺爺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醫生,通過醫術使很多人擺脫了疾病的痛苦,但是農奴的身份就像影子一樣永遠也甩不掉。如果我在舊西藏,隻能重復他們的命運,更別提管理全國及至全世界最權威的三級甲等藏醫院。”

“受到法律保護和制度保障的農奴后代,在這片他們祖輩曾經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命運的土地上,已經成為優秀的領導干部、企業家、教育家、醫學家……”次旦扎西說。

做國家的主人

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及其法律制度。昔日在法律上毫無地位的農奴,從此享有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管理本地區民族事務的政治權利。

林芝縣百巴鎮伍巴村村民索朗今年75歲,從小給農奴主家放牧,西藏和平解放后被推薦到當時的軍墾農場去學習文化知識,並成為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親眼見証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第一次在西藏廣大群眾代表的投票中產生的歷史性一刻,實現了從農奴到自治區人大代表的人生巨變。

索朗告訴記者,是共產黨來了,西藏人民才真正體會到做主人的感覺。

1961年,西藏各地開始實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普選,翻身農奴第一次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積極行使了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參加選舉全國和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並通過人大代表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

據統計,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的半個世紀以來,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先后制定了290多件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並對多項全國性法律制定了適合西藏特點的實施辦法,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語言文字、司法、文物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等許多方面。

在2012年自治區、地(市)、縣、鄉(鎮)四級換屆選舉中,參選率達到94%以上。經過直接和間接選舉產生的34244名四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它少數民族代表31901名,佔93%以上。在全國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區有20名代表,其中12名為藏族公民,還有門巴族、珞巴族公民各1名。自治區成立以來,歷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擔任。全區干部隊伍中,藏族及其它少數民族佔82.05%,其中縣鄉兩級領導班子中,藏族和其它少數民族佔80.6%。2012年底,全區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到6.23萬人,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達到4.89萬人,佔78.49%。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