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璇
在新一輪區域發展中,“省直管縣”成為關注熱點。四川等幾個省份今年省委一號文件中,都提出了推進“省直管縣”改革。江西省出台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以“省直管縣”試點為突破口。陝西省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啟動神木、府谷省直管縣試點。
“省直管縣”課題研究專家、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時點多省提出“省直管縣”改革有一定特殊意義。“一是推進‘省直管縣’改革是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對優化行政層級、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省直管縣’改革是對以往城鎮化發展模式的調整和修正,在發展布局上兼顧中小城市,特別是縣域的發展。”
我國“省直管縣”改革是首先從財政角度鋪開的。2009年6月財政部印發了《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的意見》。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11年底,共有28個省(區、市)對1080個縣實行財政直接管理。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指出,縣是城鎮化載體,但現在縣級政府的權力還遠不夠,大量權力集中在省、市,財權和行政能力不匹配。通過省管縣改革,要進一步把更多權力直接下放到縣,推進管理重心下移,使得縣上財權、事權相匹配。他認為,“省直管縣”不僅是財權問題,人事權、行政管理權等也必須一並考慮。財政體制上縣直接與省結算,而行政體制仍然是縣對市,財政管理與行政管理錯位,為實現資源科學配置帶來難度。
正在計劃推行“省直管縣”的省份也將改革重點放在減少行政審批上。江西省發改委日前表示,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外,凡是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縣(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縣(市)管理。四川省表示,將進一步依法下放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和社會事業管理權限,支持人口大縣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將建設管理、市場監管、公共服務、民生事業等部分縣級管理權限下放試點鎮。
減少行政層級有利於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盤活縣域經濟成為“省直管縣”改革的重要目標。
安徽省編辦市縣機構編制處處長吳鵬表示,“省直管縣”的選擇是站在區域帶動的標准上。“2011年,安徽省選擇了經濟基礎較好的廣德縣和經濟基礎較弱的宿鬆縣作為‘省直管縣’試點。經過近3年實踐,通過擴權強縣,廣德縣經濟溢出效益已經輻射到周邊寧國、郎溪等縣。”
經濟欠發達縣的改革效果如何?安慶市副市長,原宿鬆縣縣委書記張小青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除司法系統、行政區劃、行政級別保持原有模式,宿鬆各部門已經基本實現與省裡對接,行政審批減少40%至50%以上,極大釋放經濟活力。”
實行“省直管縣”改革,增強了省級政府直接調控能力,也增強了縣域平衡財政的能力,便於各種公共資源在城鄉的公平分配,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河南省對直管縣的定位之一是統籌城鄉的示范區,10個直管縣中既有經濟百強縣,也有農業大縣。
“省直管縣”如何帶動城鎮化改革?張佔斌認為,“城市群是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中樞,城市群建設將是新一輪城鎮化的重要走向。‘省直管縣’改革有利城市群形成,注重發揮縣城節點作用,有助於培育中小城市。”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日前表示,“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是對城鎮發展模式的修正,在發展布局上將兼顧中小城市,特別是縣域發展。在西部地區,應該強調多極化發展,相比建立大型城市,西部多建縣一級城市。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