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創新驅動
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山東省萊蕪市委書記王良代表
搶佔標准話語權
當前,市場競爭的核心已經由產品、技術之爭發展到標准之爭。誰搶佔了標准話語權,誰就能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把提高經濟發展的標准化水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發展標准經濟,引領經濟轉型升級,一是抓試點,建議在全國確定為“標准經濟發展試點”,在發展標准經濟方面先行先試、改革探路。二是抓政策:建立完善標准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持、組織領導、調度督導、考核獎懲等機制。三是抓推廣和監督。四是抓科技和人才,積極促進標准與科技相結合,引導企業科研人員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標准研制,提高科研成果的標准轉化率和使用率。
(記者 田 豐 潘俊強)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代表
改革給創新更多的機會
“創新難,把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到市場上更難!”這句話說出了無數科技人員和創新型企業在創新中遭遇的“場梗阻”: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研發出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到了市場上卻不受待見,“市場公關”比研發新產品本身還要難!
建議各類創新主體應鼓勵用戶參與到創新過程中來,改變“閉門造車”的老做法,在與用戶的互動上動腦筋﹔社會應更寬鬆,給創新一個機會,組成市場的各類用戶應多給創新者糾錯的機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一己之力﹔政府在深化改革過程中,要有服務創新驅動的意識。
相信改革能讓創新產品、技術和服務獲得在市場上大顯身手的機會。
(記者 賀 勇)
內蒙古一機集團董事長白曉光代表
扶持行業骨干企業科技創新
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作為引導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主要力量的行業骨干企業在技術研發規劃和體系、科研經費投入、研發人才支持等方面還有很大不足。
要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必須讓企業特別是骨干企業建成國家科技創新的主體。建議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的對行業骨干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引導和保障體系﹔要加快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的科技創新機制﹔要進一步加大對行業骨干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要從國家層面上對企業科技人員予以重視﹔要保護好自主知識產權,鼓勵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記者 丁志軍)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許希代表
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
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實現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天津將科技創新與發展中小企業結合起來,有力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科技引領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推動了天津市產業正在步入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
這幾年,天津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領軍企業,促進了民營經濟加速發展,讓知識、資本等活力競相迸發,為美麗天津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記者 朱 虹)
民進中央建議
杜絕“齒輪上的浪費”
經過改革開放35年的發展,我國制造業總產值達到90萬億元,超過全球比重20%,位居全球第一。一方面,這些設備逐步進入報廢期,如何處置和再利用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役設備如何延長壽命,提高使用效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重要出路之一就是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
發展再制造產業,除了促進再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外,還應加快推進類似於中央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光盤行動”,讓人們認識到“齒輪上的浪費”與“舌尖上的浪費”同樣可恥,把資源、能耗都花在“刀口上”,減少不必要浪費和排放,更要把現有資源“吃干榨盡”,大幅提高效率,降低重復投入。
(記者 潘 躍)
聚龍股份董事長柳長慶代表
重視孵化培育科技小巨人
企業是創新主體,政府要引導扶持企業在創新上加大投入。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時期,政府要加強對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孵化培育科技小巨人。
現在我國的經濟規模世界第二,但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企業還是太少,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還不足,歸根結底還是科技投入太少,創新能力不足,看起來還是“穿西裝戴帽子——太土”。建議國家加大對有原創能力的科技型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同時,鼓勵企業加大力度投入研發,對連續3年研發投入比例在5%以上的企業進行財政補貼,扶持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做大做強。
(記者 何 勇)
對外開放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浙江省寧波市委書記劉奇代表
服務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構想和戰略決策。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可以加強海上通道的互聯互通,擴大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對內可以輻射中部地區,促進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融合互動發展。
對於浙江來講,正好是這“兩條帶”的交會處。對於寧波來講,作為亞太重要門戶區,有基礎、有優勢、有條件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先行區。在謀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時,希望能把寧波作為重要的始發港和戰略支點來打造。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是要抓好“三個統籌”:陸海通道建設要統籌﹔開放政策體制要統籌﹔對外合作平台要統籌。
(記者 王 玨)
冠城大通董事長韓國龍委員
支持優秀民營企業跨國並購
跨國並購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在當前特殊的國際金融形勢下歐美企業的投資門檻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尤其是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迎來了並購國外優勢企業的有利時機。通過並購可以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加快拓展國際市場,促進企業在更大范圍開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建議國家要為國內企業的海外發展提供更多扶持,可以依托現有充裕的外匯儲備,為民營企業海外並購提供資金支持。此外,政府還應建立一系列相配套的服務體系。這些措施非常利於中國民營企業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並推動新一輪的跨越發展。
(記者 程 晨)
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委員
自貿區是改革的突破口
自貿區是改革的最好突破口。設立上海自貿區是國家戰略,反映國家意志。它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的支點,要以先行先試的原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地改革創新。
上海自貿區實施的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對外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廢除審批制、對企業設立實行備案制等,都突破了現有的管理模式。如果這些措施得以在全國推廣,無疑將極大地推動政府的管理模式改變與職能轉變。上海自貿區不是物理的遠景,而是理念的推進。自貿區將為我國下一輪深入的改革開放積累新經驗,開辟新途徑。
(記者 曹玲娟 姜泓冰)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委員
借自貿區推動滬港合作
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它的金融、貿易及投資體制改革加速,對香港是競爭更是機遇,短期內不會形成挑戰,長期來看更是會令香港受惠。
建議明確建立滬港兩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戰略,共同打造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平台﹔由上海市政府、自貿區主管部門、上海市工商聯與香港投資推廣署、香港中國商會等多方聯合組成合作機構,集結官民雙方力量,建立制度性長期雙向交流、優勢互補合作平台﹔“中國海外投資年會”落戶滬港兩地,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平台,拓展香港與內地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記者 吳 勇)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