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
桂希恩教授。(資料照片)(記者周立新 攝)
編者按
荊楚大地,英模輩出﹔“湖北群星”,閃耀中國。
大江南北,屢屢被來自荊楚的故事所感動﹔長城內外,頻頻因“湖北好人”而動容。
見賢思齊,弘揚正氣。今日起,本報推出“楚天星光”系列報道,以全新的方式再現他們平凡、踏實的身影,用他們的影響力、感召力弘揚正能量,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昨日上午7時45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內。
料峭寒風中,一個高大的身影騎著自行車從記者身邊晃過,花白頭發、藍色外套、肩挎一隻黑色舊布包,正是桂希恩大夫。記者趕至省艾滋病臨床指導培訓中心門前,步履極快的他已消失在那扇旁人眼中神秘的大門內。
“桂大夫是個好人啊!就是太節儉了,我在這裡十多年了,他都沒舍得買一碗面,錢都幫助那些病人了!”培訓中心對面早點攤的王師傅對記者說。
這天是星期天,但對桂希恩來說,一周七天沒有區別。在他的艾滋病臨床指導培訓中心內,經常能見到來自河南、湖北等地的患者,他們慕名而來,大多貧困且身患重症。下鄉出診調查、自費為艾滋病人看病、買藥、救濟,成為桂希恩生活的一部分。
8時,桂希恩開始為湖北教育出版社撰寫書稿,“這是一本兒童安全防護方面的書籍,我寫的是艾滋病預防方面的。”談到這裡,他的臉色凝重起來,“現在願意收兒童艾滋病患者的學校太少了,我前些時候還送了6個孩子到外地求學。”
10時許,一名30多歲的女性向他求助,雖然咨詢的內容是友人的疾病,桂希恩依然耐心地答疑解惑,笑容可掬,並特別談到:“希望那名患者能放下疑慮,前來就診,同時,你作為她的朋友,不要有顧慮和恐慌,正常的接觸是不會傳染艾滋病的,你看,這麼多年了,我每年體檢都很健康!”
中午隨意地扒拉了幾口飯,桂希恩繼續工作。正如王師傅所說,桂希恩基本不在外面吃飯,他覺得又貴又浪費時間,但他願意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飯。
15年前,他獨自一人帶著11隻試管悄然來到河南的上蔡縣,從而使因賣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文樓村為世人所知。13年前,他將河南農村的5名艾滋病人接到武漢自己的家中,一同吃住,一起生活了一個星期,一時轟動全國。為使艾滋孤兒不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他資助500多位兒童走進學校。而他自己一直過著儉朴的生活,家裡擺放著上世紀60年代的書櫃、70年代的桌子,80年代的椅子,一台25寸的舊彩電……
多年來,他很少發聲,而是用行動呼吁人們用寬容、理性、關愛的目光看待艾滋病病人。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是農民給了我們糧食,也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我能用知識去幫助他們是我一生的安慰。”有時,桂希恩的打扮在別人眼裡也像個農民工。很少有人留意到,桂希恩的父親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桂質廷,母親則是美籍華人學者許海蘭,兩人都是武漢大學的著名教授,曾不顧海外眾多親屬的挽留毅然回國。現今,桂希恩的女兒和許多親戚也都在國外,但他仍堅守在這片土地上,他熱愛這個國家,他放不下他的患者,77歲的他說:“我年紀大了,時間不夠用,還有很多事沒做完!”
下午5時21分,鎖好辦公室的門,桂希恩騎上那輛舊自行車,消失在細雨中。50分鐘后他會再次回到醫院。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后過來上班,已是他多年的習慣。
近年來,桂希恩謝絕了幾乎所有的榮譽申報和頒獎活動。他說,屬於他的歲月不多了,他希望將更多的時間交給病人,有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研究艾滋病。
專家點評
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桂林:在桂希恩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一個醫生的職業精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和諧。
他將醫生這一職業看得神聖,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一生矢志不渝地為之奮斗,至誠至愛,大誠大信。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敬業”“誠信”“友善”的體現。
他讓艾滋病患者享有學習機會、治療保障、和他們同吃同住,消除大眾對病患的歧視,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8個字來看,這正是社會層面上的“平等”、“公正”和個人層面上的“敬業”、“誠信”和“友善”的生動體現。
身邊人說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高翔:桂希恩教授在湖北省艾滋病防治骨干培訓班上,帶頭吃艾滋病病人種的西瓜,與病人握手、共用手機、將小病人抱在懷裡,通過自己這些經意或不經意的細節,桂教授給艾滋病人以關愛,還艾滋病人以尊嚴。
學生陳菁:桂老師很低調,現在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前些天還婉拒了中央電視台的拍攝,他覺得給他的榮譽太多了,他希望能多做點事。
記者手記
大醫情懷
他清貧而充實,溫和而堅定。
貝利·馬丁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白求恩獎章、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全球18位醫療英雄之一……光環下的桂希恩依然是一個普通的醫生,77歲的他依然工作在臨床第一線。
採訪桂希恩大夫,內心很忐忑。他是一位值得敬畏的人,他也曾經說過,“我的時間屬於病人,騰不出時間‘炫耀’自己。”他將時間和工作所得的獎金都給了患者,他的衣物皆是旁人眼中的“老古董”。他的女兒在美國工作,許多親戚也都在國外,但他從不感到孤獨,因為他對生命有更博大的愛。
有人說“如果你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你就不配稱為一個人!”,在桂希恩眼中“如果一名醫生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他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大醫精誠”,桂希恩大夫不僅醫病,還醫治患者的心靈,他的大醫情懷感動了無數人,也引領著無數人走在“大醫”之路上! (文俊)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