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慧 孫 璇
社會保障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發展的長治久安,是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的公共領域。於2月22日、23日召開的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社保制度改革面臨哪些風險、養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醫療保險制度怎樣更加優化等熱點問題,共同探討我國社會保障沿著公平、可持續的方向健康發展的路徑——
根據社會各界意見修改完善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即將頒布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提高10%……,今年以來,多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舉措密集出台。
那麼,我國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面臨哪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優化現行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聚集了諸多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的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對社保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深化社保制度改革——
需要化解風險
社會風險、制度風險與信用風險,是目前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需要破解的3大難題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普遍性養老金制度已經確立,全民醫保初步實現,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已經成型,其他各項社會保障事業也在全面推進,一個普惠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由於傳統的體制性障礙猶存、漸進改革的歷史局限、利益分割格局的形成以及牽一發動全身的復雜社會生態,我國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面臨著社會風險、制度風險與信用風險。即因公平性不足而導致社會矛盾加劇的社會風險﹔因責任不清、責任失衡與互濟性弱化而導致不可持續的制度風險﹔因長期處於改革試驗性狀態且試而不定而導致公眾信任危機的信用風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新階段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如何化解風險,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鄭功成認為,需要針對上述3大風險優化現行制度安排,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並盡快走上法制化的軌道,真正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
為此,鄭功成建議,要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建立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讓城鄉居民在同一種醫保制度下享受平等的醫療保障權益﹔推進社會救助制度城鄉一體化與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事業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一體化。同時,通過優化制度結構與福利資源配置來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不平等。此外,還要加快頂層設計與法制建設,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質量,確保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貫徹落實,提高執行力。
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加強頂層設計
實現路徑在於,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架構合理的養老保險項目及設計科學的養老保險費基費率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與會專家認為,需要全面審視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框架結構,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發揮社會養老保障資源的最大效能。
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此舉受到與會專家廣為稱贊。與會專家認為,從養老保險的公平大局來看,“並軌”勢在必行。在目前省級統籌的基礎上,實現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是必然之路。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郭士征認為,所謂“並軌”,主要是在模式和制度上統一,包括統一的繳費標准和統一的養老金給付方法。“並軌”並不是要將所有參保人員的養老待遇搞成一個水平,養老金水平還是要根據個人的繳費情況,以及工齡、貢獻等來決定。因此,“並軌”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制度上差異,但希望通過“並軌”來提高養老金待遇並不現實。
如何促進養老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和可持續?專家進一步建言獻策。
西北大學教授席恆認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實現路徑在於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架構合理的養老保險項目以及設計科學的養老保險費基費率。“基於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和養老保險改革的需要,科學、合理的確定與調整養老保險的費基、費率以及相關的繳費年限、退休年齡,是實現更加公平可持續養老保險的關鍵。”席恆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建議,進一步把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比例從目前職工本人工資的8%降至5%,可以大大減少個人賬戶空賬的壓力,並提高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共濟性、公平性。同時,加大做實個人賬戶的力度,在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拓寬社會保障積累性基金投資渠道,探索保值增值途徑。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則認為,我國養老保障與商業保險應借鑒“歐洲的福利模式和美國的商業模式”,爭取實現“共贏”。他認為,應在支持配合國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促進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商業保險公司競爭優勢的進一步形成。
深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理順管理體制
理順行政管理體制、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實現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並軌勢在必行
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已經構建起全世界參保人數最多的社會醫保網。國家層面的3大主要險種——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均強調指出,要健全全民醫保體系。
經過了多年的改革發展,醫療保險制度如何進一步優化?湖南省委黨校副校長鄧微建議政府管理體制不宜分散,“同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分由兩個政府行政部門管理,管理體制不順,成本不斷提高,制度運行風險不斷增大。理順行政管理體制、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實現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並軌勢在必行。”
在醫療保險的可持續性發展上,中山大學教授申曙光認為,我國醫療保險的個人賬戶沒有實現其設計目標,還因佔用了不少的基金而直接影響著整個醫療保險制度的效果。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逐步弱化個人賬戶的功能。目前,部分地區已經這樣做了,但多數地區還沒有行動。
還有專家呼吁,目前我國醫療保險應當在“治”的基礎上增強“預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樹菡認為,我國醫療保險更為重視疾病醫療的保障,但統籌基金設有起付線和封頂線,往往隻提供部分大病治療的費用負擔。這種將重點放在“治病”上的理念與做法,由於缺乏對疾病預防工作的重視與投入,其結果是大病和慢性病發病率居高不下,這不僅不利於民眾的身體健康,還大大增加了民眾和醫保基金的支付負擔。醫療保險在“治”的基礎上增強“預防”,是解決之道。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