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務員考試報名2月12日落下帷幕,27.7萬人報名參加考試。這個數據相較於去年的36.34萬人的報名人數,減少近9萬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不僅是因為今年招考崗位比去年有所減少,更主要的是大家對公務員這個崗位的看法有所改變。
在一家企業工作的小周已經連續3年參加省公務員考試,大家都以為今年小周還會繼續報考,他卻放棄了。
“不是因為前幾年沒考上,實在是今年沒那麼想考。”小周說。他已工作近5年。“我現在干得挺好,還當上了小部門的領導,我想一直這樣認真干下去。”小周說。
有小周這樣想法的人並不少。專家指出,現在許多人在報考公務員這個問題上更趨理性,當公務員不再是一些市民的唯一選擇。行行出狀元,在很多崗位上隻要踏實肯干,都會有好的前景。
“工資陽光了,福利減少了,鐵飯碗不保了,當公務員還有意思嗎?”這是記者在某論壇上看到的帖子。
過去在老百姓眼裡,公務員是“金飯碗”、“鐵飯碗”,而不少地方試行公務員聘任制,公務員終身制逐步被打破。去年,義烏也開始試行公務員聘任制。再者,近年來,我國通過機構改革,精簡編制和干部職數,形成管理者減少、服務者增多的新局面,公務員工作量不斷“加碼”。同時,又出台各種規定,使公務員不再是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得不好照樣下崗。
“現在出台的很多規定,讓公務員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人們對公務員待遇的期望值也隨之下降了。”省委黨校教授王侃認為,現在中央出台了各項規定,對公務員要求更加嚴格,讓一些帶著功利心報考公務員的人不想去了。
網上有項調查顯示,在體制外的人看來,公務員是“高地位、高穩定、高收入”的理想職業。然而,一些身處體制內的公務員尤其是年輕公務員,卻有“生活高壓、工作高壓、輿論高壓”的“新三高”症。“現在公務員不好當,群眾都看著,壓力很大。”杭州市級機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專家也表示,其實公務員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承載著更多壓力,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當公務員當成香餑餑。(記者 方力 通訊員 方洲龍)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