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8日,馬勝利在河北石家庄家中。新華社記者 李賀攝
上世紀80年代家喻戶曉的企業家,被稱為“國企承包第一人”的馬勝利,2月6日晚10時40分因病在石家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馬勝利是改革精神的化身,承包就是他的名片。當初,馬勝利的承包效應,對於剛剛開啟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被稱作“體現著改革的主流和方向”。雖然后來歷經坎坷,但作為中國經濟從農村改革轉向城市改革的標志性人物,馬勝利的名字已被深深鐫刻在中國改革長卷上。
破冰者:企業家1.0時代的明星
馬勝利家書櫃頂上撂著個銅獎杯,遍布黑鏽,石獎座上刻著——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一九八八年四月。那時,企業經營者剛被稱作“家”,而他是企業家1.0時代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家。那一年,馬雲剛走出校門,李書福還在賣冰箱配件。
他原本只是一個不甘走尋常路的國企工人。1984年,馬勝利所在的石家庄造紙廠已經連續三年虧損。心一橫,46歲的老馬跑到廠門口,貼出一封公開信:我請求承包造紙廠!……達不到目標,甘願受法律制裁!
公開信全文隻有80多個字,是決心書,更是軍令狀。在那個對體制變化極其敏感,對“姓社還是姓資”問題爭論不休的時代,這封公開信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承包第一個月,造紙廠利潤超過21萬元,第一年140萬元,第二年280萬元,第三年320萬元……連年虧損的工廠搖身變效益大戶,石家庄造紙廠借改革之勢成為全國明星企業。也紅了廠長馬勝利。
人們稱他締造了“一包就靈”神話。關於馬勝利、石家庄造紙廠的各種改革故事和細節被津津樂道。全國各地紛紛提出“向馬勝利學習”的口號,榮譽如雪片般飛來。
試錯者:企業解散被免職
幾年間,近千家造紙企業向馬勝利提出“求承包”,甚至有企業打出“強烈要求馬勝利廠長承包我廠”的橫幅。馬勝利對外承包的腳步越來越快。最快時,他48小時就完成了對一家企業的考察、洽談、承包全過程。
1988年1月,“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成立,提出目標是“在全國承包100家造紙廠,打造中國紙業托拉斯”。
雖然20多年過去了,但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事業的火熱,看到這股“承包旋風”背后顯而易見的虛浮。
“馬勝利是人不是神啊!”身陷集團管理、經營問題,同時深為各種謠言、調查所苦,疲於奔命的老馬終於對自己說:“攤子鋪得太大、太快了。你把自己估計過高了。”
造紙企業集團成立3年后宣告解散。1995年,56歲的馬勝利被上級免去石家庄造紙廠廠長職務。
曾與馬勝利一道當選“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的,共有20人。1998年,他們中僅剩3人還是“企業家”。其他人如馬勝利一樣,就此遠離公眾視線。翻看35年中國改革脈絡,每項改革背后都能看到探路者超前一步的身影,無論成敗,他們都最直接地推動了改革進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人問馬勝利:若時光能倒流,知道會失敗,你還會去貼那張決心書嗎?貼!75歲的老馬沒猶豫。
鏈接
馬勝利,1938年出生,回族,曾被稱為全國最著名廠長,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兩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84年,馬勝利毛遂自薦承包石家庄造紙廠,率先在國有企業打破“鐵飯碗、鐵工資”制度,並推出改革“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使造紙廠迅速扭虧為盈。在全國近千家企業“求承包”的呼聲下,到1987年,馬勝利一口氣承包了100多家企業。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