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40天36億人次出行 最大規模春運迎來變革

2014年01月24日0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重壓來襲下各方給力

春運的壓力在其正式開始前就早已到來。

僅以鐵路為例,從元旦后起,鐵路12306網站多次癱瘓,據網站技術負責人朱建生介紹,僅1月9日一天內,就有144億次點擊,網頁瀏覽量高達88億次,相當於中國每個人點擊了10次,瀏覽了6次頁面。

龐大的壓力之下,運力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節前每天安排鐵路客車2667對,比平時增加近300對﹔民航每天執行航班接近1萬個班次,比平時多300多個班次﹔公路每天安排265萬個班次,比平時多89萬班次。

在北京北郊長途汽車站,值班人員告訴記者,多數線路的發車數量都在近期大幅提升。例如,原來發往張家口的車由一天7班漲到了十幾班,原來發往陽原的車由一天3班漲到了6班。

在山城重慶,機場1月19日共出港3.5萬人次,比一個月前多了1/4,從這座西南部直轄市起降的飛機數量更是增加了近百架。

在北京西站,僅1月21日,就送走了18.7萬人,迎來了9.2萬人。

旅途中的貧乏與勞頓,讓人們提前就開始准備。在淘寶上,搜索“春運神器”,有263件商品,幾乎都是用來輔助坐著休息的。雖然大多數戴上去並不美觀,但買不到臥鋪的旅人,用它在車上或可享幾個小時的睡眠。

為春運出行服務的人們,同樣費盡心思。從管理者到服務者,從技術人員到后勤力量,甚至短期服務的志願者,每一個群體都付出了難以計數的汗水與心血。

春運第一天,在人群擁擠的全國多個機場中,空姐、空乘們用“快閃”的方式,在機場中隨著音樂的節奏,拖著拉杆箱跳舞,以歡樂的氣氛緩解人們的焦慮。這樣的場景至少出現在了北京南苑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和昆明長水機場。

北京西站的售票員尹樹霞,注定又要在售票中度過自己的生日,雖然網絡售票已經讓窗口排隊的人變少,但在高峰期,她依然需要每天說出3000多次“您好!去哪兒?”

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和貴州等多地的交警,春運期間則需要隨返鄉的摩托車大軍在路上穿梭。

而關注度極高的12306售票,則在客服中心設立了“發泄區”,在這個高峰期每天能接4.5萬個電話的地方,話務員除了偷偷地哭,還會在食堂裡沖著拳擊柱拳打腳踢,再回去一遍遍地對來電抱怨者說抱歉。

春運觸網中更新換代

2014年的春運與網絡進一步深度整合,並在此基礎上發生著深遠的變革。

通過手機等移動上網設備,人們可以買票,查詢路線,知曉飛機、火車、汽車是否晚點。而人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與春運有關的信息,也透露出了春運正在變化的信號。

通過網絡售出的火車票在今年超過了一半,往年售票大廳的排隊長龍,在今年已大為減少。在北京多個火車站,記者都注意到,網絡購票換票廳內人群熙熙攘攘,但在不少時段,售票大廳已是門可羅雀。

網絡在春運過程中的作用,也已不僅局限於售票。春運大遷徙中的人群,大部分手中都拿著可以上網的手機,這無疑為春運的變革提供了可能性。

在微信上,“鐵路12306”和“中國鐵路”兩個微信公眾賬號,已經可以提供包括余票、列車時刻、預售期、代售點、正晚點查詢等多種信息。航班信息也可以通過關注航空公司的微信官方平台獲取,從買票到值機,全過程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

而在深圳等多個城市,交通主管部門的微信官方賬號,使得外出搭乘公共汽車的人,除了可以買票、查詢外,還能參與“十元搶票”、“組團回鄉”等活動。

互聯網記錄的有關春運的海量數據,還構成了2014年春運的一個大樣本。從這個樣本中,可以看到,春運在悄然間發生著更新換代。透過支付寶的大數據對數億用戶的研究,可以發現春運在宏觀層面上的諸多特點。

在省級流動中,回鄉大軍裡有十條路線最火。從廣東到湖南、湖北、廣西、四川、江西、河南,以及北京到河北,上海到江蘇,浙江到安徽,江蘇到安徽間的人最多,而出發地則無疑都是一線發達省份與城市。

盡管春運仍是短期內的大遷徙,但遷徙的距離卻在悄然變短。支付寶的研究發現,在外生活的人中以離家200—800公裡最為集中,新一代外出人群就近務工的趨勢開始顯現。

還有一些地區的人們,“最不愛湊春運熱鬧”。河北唐山市等五個城市,春運期間沒有大量人口涌入涌出。這些地區有著共同的特點:當地資源豐富,人們無需外出。

對於春運之不易,人們也逐漸地多了幾分諒解。曾經對12306網站“嗤之以鼻”的網友“代碼狗”,在實際分析了網站所面臨的壓力后,專門發帖“為12306說兩句公道話”,表示核心問題是鐵路運力未達到要求,而非網站建設不力。

春運在變化,而路上的人們,卻始終隻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回家。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小伙子崔立,1月18日從河北衡水出發,先到北京后,在北京北站候車室睡了兩個晚上,才坐上了1月20日前往赤峰的車。到赤峰后,他還要連續轉兩次公共汽車,才能到家。

1月21日,在給本報記者發來的短信中,崔立說:“累成一灘泥了,隻想睡一覺。不過,總算到家了。”(記者 劉少華)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