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三大特點優於銀行  三條紅線不可觸碰

金融觸“網”強拆行業高櫃台

2014年01月15日09: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現有體系需深度改革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成績,主要是由互聯網企業的先天業態優勢所決定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指出,互聯網金融對現有銀行業帶來了很大沖擊,並且就其現有的金融服務而言,在三個方面具有優勢:一是互聯網金融相對於傳統銀行的櫃台服務而言成本更低,更具有競爭性﹔二是更容易實現客戶的全面覆蓋﹔三是互聯網金融在銀行的傳統分析、風險管理和客戶篩選領域注入了新活力,可以利用大數據更加准確地對客戶特征進行精確分析,提供不同的服務。

“當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迅速也和目前金融改革滯后、金融服務不充分是有關系的。同樣在放貸款,銀行需要有資本金、有撥備、有相應的條款等﹔而注冊一個P2P的公司,僅僅二三十萬元錢的資本金,就能通過這個公司撬動可能達到上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信貸量。”郭田勇說。

“互聯網金融發展將會牽引金融體系的深度改革。”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証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指出,“隨著制度、規則和准入標准的調整,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其所具有的低成本優勢、信息流整合、信息的對稱與共享和快捷高效率等特性,將對傳統金融業態帶來嚴重挑戰。而互聯網與金融系統的資源配置、支付結算、風險配置和競價機制4種基本功能的相互融合也能大大優化這些功能。”

風險管控需破“三關”

盡管互聯網金融領域“萬馬奔騰”,但風險也隨之而來。徐諾金表示,互聯網不但沒有消除傳統風險,而且會產生新的風險。要小心,不能碰到亂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三條“紅線”。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倒閉、跑路的P2P平台超過70家,涉及金額約12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互聯網交易是非面對面的行為,使得業務處理機制呈現后台化、隱性化特點。在實際操作中,用戶賬戶被盜后,資金會迅速被轉入別的賬戶,而實際監管中並不容易追查資金的去向,不管是在監管政策方面還是網絡技術方面,都難以保証用戶利益的絕對安全。

“互聯網金融平台突破了金融原有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所以一定要做好信息對稱和風險監控,才能保証互聯網金融穩定持續發展。尤其是P2P網絡借貸平台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為了有效降低風險,需要對貸前、貸中、貸后嚴格審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

目前,監管互聯網金融的政策體系正在構建中,但確立合適的監管標准並不是易事。“監管互聯網金融之所以難,一是由於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業態形式不容易界定清楚,到底它是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它們套在一起時怎麼定性,這是一個難題。另一方面是互聯網金融行為能在多大規模的受眾面上產生影響,也還無法確定。”郭田勇表示。 (記者 宦佳)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