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歲末年初,本是禮品銷售的旺季,而眼下卻是“旺季不旺”,高檔禮品更是遭遇“寒流”。對此,過去靠“公家”吃飯的禮品業,開始“轉戰”大眾市場——

禮品業:從“傍公款”到“找市場”

2014年01月15日09:19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禮品業:從“傍公款”到“找市場”

“旺季不旺”,禮品業遇冷

春節將至,記者近日在長沙市調查發現,由於中央、省裡一系列規定嚴控“三公經費”,狠剎“公款送禮”之風,不少單位企業都取消了節前送禮,禮品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毫不夸張地說,今年的生意至少下滑六成。”1月12日,在長沙市芙蓉路上經營一家禮品公司的袁先生說,往年這個時候,企業、單位的訂單最多。然而,自去年中秋節開始,公司的生意就每況愈下,本想到年底時會有大批訂單進來“救市”,可等到現在,下單的僅區區幾家私企,機關事業單位幾乎全無,銷售狀況大不如前。

一些禮品企業老板告訴記者,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公款送禮的勢頭被剎住,單位訂單數量暴跌,往日火爆的禮品生意每況愈下。

對此,湖南商學院教授劉期湘認為,禮品行業“旺季”遇冷,這與中央和湖南省出台的有關規定有著直接關系。他分析,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過年過節送禮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也滋生了一些腐敗現象,以往的高檔奢華禮品主要是為了迎合公款消費而存在的,過度的公款送禮導致禮品業的畸形發展和價格虛高。而隨著國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和“反對浪費,厲行節約”向縱深推進,禮品行業必將受到沖擊。

“現在最旺的時候,甚至都沒有以前淡季的生意好。”針對目前整個行業的現狀,湖南瑞珀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丹說,這一變化,從去年8月份后變得尤為明顯。從事禮品批發業務已近十年的他,感受頗深。

事實上,從2012年年底中央出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開始,就已經有許多從事禮品業者預見到了如今的結果,國家嚴控“三公消費”,提倡厲行節約等相關政策立竿見影,反映在禮品行業就是“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瞄准大眾市場,謀劃轉型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從事禮品生產經營的企業總數已超過5000多家,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具有很強的經濟活力﹔湖南物華天寶,湘繡、陶瓷、茶葉、湘酒等特產豐富,是禮品生產大省。隨著我省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紀念品、禮品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

但是,我省禮品行業內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禮品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化程度低,設計、生產、銷售各環節資源不能共享﹔沒有叫得響的品牌,湖南禮品在省外銷售慘淡。

1月10日,湖南省禮品業商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在長沙舉行,來自我省禮品業的1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大家談得最多的是今年生意難做,議得最多的是如何轉型,怎樣“過冬”。

“政策規定逼著我們轉型,隻有從依靠政府真正轉向依靠市場,行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湖南省禮品業商會會長陽越勇說,湖南省禮品業商會將以“弘揚湖湘文化,促進湘品出湘”為宗旨,將積聚各方力量把商會打造成為一個全省禮品業交流、合作和發展的平台。通過制定行業標准,規范行業內企業的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通過資源信息共享,共同開拓省內外市場,促進全省禮品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省內禮品企業也紛紛謀求轉型,擴大經營渠道、調整產品結構、簡化包裝,迎合普通消費者的“胃口”。

劉期湘教授指出,“高檔禮品市場面臨沖擊,大眾消費市場的需求勢必不降反升,這可能是禮品業轉型的有利機遇。”

“私人定制”,迎來新商機

“健康、個性、富有創意的生活化禮品將更容易獲得消費者關注。”湖南毅鵬金銀花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原來總把眼睛盯著政府採購、產品注重奢華包裝,其實真正的市場潛力在大眾消費。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客戶的需求,配制針對不同人群的養生茶。”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如今,用“公費”置辦禮品送員工、送客戶的情況越來越少。正因如此,一些禮品企業不得不在銷售萎縮的情況下及時“轉舵”,將經營方向由“公”轉“私”,從迎合公務消費到面向大眾市場,通過改變設計、實用性等方面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有創意才有市場,個性定制服務將成為未來禮品市場開拓的藍海,現在不少禮品企業已嗅到了這一商機,他們將市場和產品開發重點轉向私人間禮品市場。圍繞“私人定制”的理念,通過專業的個性化服務提升禮品的內涵和創意。在網上,各種禮品定制服務生意紅火。

“未來的禮品經濟,將是‘私人定制’的黃金時代,並將引領禮品業走勢。而這,又給禮品業帶來了全新的市場契機。”陽越勇認為。(記者 胡信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