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詞,在無錫市政府報告中出現30多次!報告闡述2014年任務時,第一位講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創業無錫活力’所佔篇幅也在各章節中最長。”14日在無錫市人代會崇安區代表組討論會場,市人大代表、無錫市城發集團董事局主席黃新特地翻開無錫市代市長汪泉所作《政府工作報告》,逐字逐句將報告中的“改革”一詞圈出來,他據此得出判斷:改革將是新一年無錫各項工作的原動力。
在宿遷市政協四屆三次會議開幕式上,在市委書記藍紹敏的講話中,“改革”一詞出現42次。而在該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長王天琦所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出現30次之多。
“著力推進市場化改革”﹔“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探索農村綜合制度改革的舉措”……無論是書記講話,還是市長報告,抑或會議材料以及分組討論中,“改革”無疑成為各市“兩會”最熱的詞匯,它奏響各地新年發展的春之序曲。
改革怎麼改?各市“兩會”繪制藍圖。
揚州市長朱民陽在政府報告中說:“今年,揚州將進一步聚集創新資源,轉變發展模式。創出核心競爭力,轉出現實生產力,打造發展新能級。”在經濟發展領域,揚州緊扣“質量效益”和“質態提升”兩個關鍵詞,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要達42.5%。同時將組織實施100項產業創新鏈關鍵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常州把經濟轉型改革的著力點放在戰略新興產業上。今年該市將全力推進十大產業鏈建設、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雙百”行動計劃和創新型企業培育“十百千”計劃,繼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要突破900家。全市已排出100項重點技改項目,一年內要完成技改投入100億元以上。
“2014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年,將開創對外合作開放的新局面。”連雲港代市長趙曉江說,今年將加快海陸雙向開放,拓展面向日韓、連接中亞的物流經貿往來。主動融入上海自貿區建設,整合完善保稅物流,出口加工、貿易服務等功能,爭取設立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港區。去年,連雲港在陸、海兩個方向跨出實質步伐——面向海外,徐圩港開港、新國際客運站主體建成﹔輻射腹地,中哈鐵路霍爾果斯線開通,跨區通關啟動,上合組織5個成員國確定連雲港為共用出海口。
“大企業,特別是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工業企業,是一個地區的經濟脊梁,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南通市政協委員、市經信委副主任陸建新在分組討論時建議,政府應更加尊重企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企業主體、政府引導、部門合作、上下聯動的大企業規模培育發展格局。把盡快培育形成一批規模超百億元企業和納稅超億元企業群體作為南通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打造南通經濟升級版。
作為全省唯一的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泰州已充分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數字讓“兩會”代表、委員備感振奮:全市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0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35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9.4%。泰州與省發改委等15家省級機關部門簽訂省市合作推進轉型升級改革試點相關協議,先后取消、調整約三分之一的審批事項。
鹽城則嘗到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甜頭”:深入推進“千百十工程”、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實施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526個,25家企業實現合作重組,11家企業完成上市股改。東風悅達起亞公司產銷汽車55萬輛,第三工廠建成試生產。悅達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汽車等四大支柱產業開票銷售增長25%,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城市。
展望新的一年,各市社會事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社會管理創新等領域同樣將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完成綠化荒山1.7萬畝,泉山森林公園、漢文化景區敞園,4萬畝黃河故道沿線綠化帶綠化建設,125.5畝街頭綠地建設……”14日上午召開的徐州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長朱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舉一系列與“綠色”有關的生態保護和生態創建工作,“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建設美麗徐州”成為徐州這個老工業基地新一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關鍵詞。
“突出高雅品質,以城市國際化、鄉村田園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為方向,投資990億元,著力彰顯生態、文化、宜居的品質和特色。”鎮江市長朱曉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描繪的山水花園城市藍圖,同樣引起代表們熱議。該市今年還將大力推進“碳平台、碳峰值、碳評估、碳考核”創新,在國內率先建成和運營城市碳排放核算與管理雲平台。
把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改善民生、讓老百姓得實惠上,這已成為各市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在13日召開的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代市長繆瑞林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富民”成為“關鍵詞”之一。繆瑞林說,今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增長12%。
新華日報記者聯合採寫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