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丁肇中用重慶話 講述他的科研體會和“重慶情結”

2014年01月06日09:22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丁肇中用重慶話 講述他的科研體會和“重慶情結”

1月5日,中科院重慶研究院,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正在作報告。記者 梅垠 攝

1月5日,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學術報告廳。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丁肇中為我市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等單位的400余名代表,作了一場題為《我所經歷的實驗物理》的學術報告。

一個多小時的學術報告,丁肇中從始至終都是一口流利的重慶話。這讓聽眾們倍感親近。就連報告會主持人、副市長吳剛,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也用重慶話主持。

丁肇中說,這是生平第一次用重慶話作學術報告。這位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不僅分享了他從事科學研究的體會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分享了他的“重慶情結”。

報告會上,丁肇中受聘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首席科技顧問。據透露,借助丁肇中的國際影響力,今后,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將更多地參與國際科技合作,並有望輸送本地科技人才到丁肇中研究團隊中去學習和工作。

科學是多數服從少數

“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剛開場不久,丁肇中就如此告誡在場的科研工作者,而他也用自身的經歷做出了証明。

1948年,根據量子電動力學,費曼、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提出“電子是沒有體積的”,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在1964年,美國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的許多著名教授和專家通過長時間的實驗,卻得出了一個相反的結果——量子電動力學是錯誤的,電子是有體積的。

“這個相反的結果受到物理學界的認可和重視,但我卻提出了質疑。”他說。

不過,作為一個剛拿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不久的年輕人,沒有任何經驗,所以,沒人相信他,也沒人支持他。

“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不要因為大多數人的反對而改變。”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1965年,丁肇中放棄了在美國的前途,前往德國開展實驗。僅僅8個月后,他証明了自己,推翻了哈佛、康奈爾等名校教授的結論。

“科學是多數服從少數,隻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以后,科學才能向前發展!”即便是后來,他發現的J粒子,証明宇宙中存在新的物質,最開始也不受物理學界歡迎,但最終還是他推翻了固有的認識。“科學的發展就是要推翻現有的知識,而現在很多專家評審都是依靠已有的知識,所以,專家評審並不是絕對有用。”

自然科學研究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報告會上,丁肇中還十分幽默地說,人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第一個提出了相對論,但沒有人知道誰是第二個。

“自然科學的研究隻有第一,沒有第二。”在他看來,自然科學的研究,是具有競爭性的。

過去,沒有人想到會把磁鐵放到太空中去,但由他領銜的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實驗,用於探測宇宙外層空間反物質與暗物質,也成為了這個領域的“第一”。而AMS實驗也成為了迄今為止國際空間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學實驗,匯聚了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科學家參與。

如今,歷時近20年的AMS實驗已經有了一批研究成果。“宇宙中90%的物質都是看不見的,因為看不見,所以稱暗物質。這些暗物質的一些特征可能被AMS測量到。”丁肇中表示,如果率先尋找到暗物質,將對人類探測宇宙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宇宙這部“天書”的神秘面紗也將逐漸揭開。

記得磁器口、兩路口等地名,大轟炸時躲過防空洞

1937年到1945年底,丁肇中曾經隨父母在重慶生活過8年。1943年至1945年底,在原來的四川教育學院附屬嘉陵實驗小學(現磁器口小學)。1979年,他還回過一次重慶。

所以,盡管幾十年過去了,他仍能說一口地道的重慶話,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重慶情結”。

“重慶變化太大了,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影子了。”他笑呵呵地說,不過,他還是能清楚地說出磁器口、兩路口、沙坪壩等地名,也還記得當年重慶大轟炸時躲在防空洞的情景。

此次回重慶,他也最想尋找記憶中的“重慶味道”。4日抵渝后,他經常念叨著兒時吃過的豆腐花、榨菜、豬頭肉。為此,昨日中午,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食堂,還專門為他准備了豬頭肉這道菜,麻辣的重慶口味很合他的意。

今日,丁肇中還將回自己的母校參觀。“當年,我絕不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希望這次回去,學校老師不要把我當年的成績單翻出來!”他打趣地說。

對於他如此顯著的成就,大多數人都認為丁肇中是天才,但他卻不以為然。“我絕對不是天才,我的能力有限,所以隻專注於做一件事,就是科學研究。”

丁肇中

生於1936年的丁肇中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前蘇聯科學院、西班牙科學院、匈牙利科學院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1969年至今,他一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物理學教授,主要研究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對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因發現“J粒子”,1976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並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77年,被美國工程科學學會授予埃林金獎章;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裡科學獎。

目前,丁肇中領銜了國際空間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學實驗——阿爾法磁譜儀(AMS)實驗,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科學家一起尋找宇宙的起源。(張亦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