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蓓茜
核心提示:
同樣一個崗位,為何有的干部會出事,有的卻不會?關鍵在於人的素質和思想。當前,盡管各地在廉政教育上花了不少功夫,但依然存在方式方法簡單、生硬、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台州探索開發黨員干部廉政風險干預系統,給在不同職級、不同崗位以及遇到不同情形的黨員干部,提供及時、到位的個性化教育,令黨員干部受益匪淺。
隨著女兒婚禮的臨近,台州路橋區國土資源局一負責人忙裡忙外,親朋好友紛紛送上祝福。日前,他收到一張特殊的賀卡:“值此您女兒大婚之際,路橋區紀委、監察局衷心祝願一對新人永沐愛河,永結同心!請注意簡化操辦,慎收禮金!”
特殊賀卡只是台州廉政風險干預的一個組成內容。台州市紀委自主研發“黨員干部廉政風險干預系統”, 全市8000多名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隻要在網上點點鼠標,就能有針對性地了解自己所在崗位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在職位升遷、喬遷、子女上學、出境等領導干部最容易犯錯的節點,能實時收到干預信息,使干部面臨岔路時能從容應對,順利繞過“雷區”。
一聲驚雷:喜事陷阱繞道走
面對這張附著《領導干部子女婚喪嫁娶廉政風險干預須知》的賀卡,路橋區國土資源局負責人陷入沉思,“當時隻想著客人多一些,熱鬧熱鬧,這麼一提醒,我就覺得要謹慎些。”
於是,他登陸“黨員干部廉政風險干預系統”,進入“廉政保健”欄目,點開“家庭婚事情形”的選項,辦婚事時存在的各種廉政風險出現在眼前:“親自或授意他人向親屬以外的人員發送請柬、通知”,“以禮尚往來名義邀請、收受下屬及分管單位、部門以及管理和服務對象的禮金、禮品、有價証券等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使用公車、公物或用公款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我隻知道不亂收彩禮,沒想到一場婚事還存在這麼多陷阱。”在“警示案例”中,路橋區國土資源局負責人看到溫嶺一位干部的兒子結婚,工程承包人為其支付了酒宴費用兩萬余元,后來,又非法收受他人財物13萬元,結果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確實,個別干部在這些節骨眼上,會不知不覺陷入腐敗深淵。“我后悔那個春節沒有拒絕誘惑,讓自己走上了不歸路……”去年台州當地一名因受賄受到查處的科級干部,在長達萬言的“悔過書”中反省道。
類似的懺悔,在貪官身上並不少見。“從當前案件的查處情況看,像傳統節日、婚喪嫁娶等重要節點,往往就是一些容易讓人忽視的‘地雷’,這些‘廉政地雷’會成為日后嚴重違法違紀的‘起點’。”台州市紀委在查找腐敗原因時發現,一些不法之徒常常利用這些“機會”行賄,以各種名義給官員送紅包。
路橋區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再一次翻出宴請名單,再三考慮,把出席婚宴的客人精簡到最少,壓縮婚宴的規模。
俗話說“蛇打七寸”,廉政教育就要找准時間節點。“在干部最容易出狀況、最需要提醒時,主動干預,這樣的教育才最有效。”台州對干部“八小時”外生活圈進行梳理,對婚喪嫁娶、喬遷、子女升學等重大事宜,個人因投資理財等重大經濟、民事糾紛,發生個人利益沖突等3種情形進行干預,還特別將違規公務接待、收受土特產等問題,列入干預范疇。
今年7月份,台州市教育局黨委委員林鑒兵帶隊赴台灣交流考察,看見路邊一群人在非法集會,覺得稀奇,想停下來看看,突然想起出境前收到的一條提醒短信:“不能圍觀非法活動,不能購買攜帶反國家的書籍報刊……”他趕緊招呼大家加快腳步離開。“雖然只是一條短信,但時刻提醒我們繃緊心中的弦,不能放鬆警惕。這樣一條警醒提示很及時,對我們自身是一種保護。”
一線掃雷:反腐隱患早消除
台州市人力社保局的李臨華新官上任,他登陸“台州市黨員干部廉政風險干預系統”,點進“廉政崗位”欄目,對應著找到自己的新崗位——市人力社保局“副調研員兼任人事處處長”。
“為蘿卜招聘保駕護航,為他人在干部選拔、任用、交流等方面謀利益,逢年過節接受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休閑娛樂等活動……”李臨華在頁面上看到新崗位存在的風險點,繼續往下拉,還能看到在這個崗位上曾發生過的貪腐案件,有哪些相關的廉政紀律規定以及防范措施,“我在警示案例中看到以前一位同事在縣勞動保障局人事處長的位置上出事了,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例子,對我觸動很大。”
“我們從案例中發現,領導干部在職務提升、崗位調整、分工變化、臨近退休或退居二線等節點,都是需要重視,稍不留神就會引火燒身。”台州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風險干預系統以干部崗位為單元,通過拉網式的“一線探雷”,目前,台州市有2.9萬名黨員干部的崗位信息被錄入風險干預系統,其中縣處級領導干部989人、鄉科級領導干部7651人,收集了廉政風險點25606個,並按干部崗位、風險點分類建立案例信息庫。目前市、縣兩級可供共享的真實案例已有24208例,模擬情景案例4009例。
記者登陸風險干預系統,看到系統下設“廉政崗位”、“廉政保健”、“在線教育”、“廉政干預”等4大板塊。從查找風險到防范預警,從制度防范到廉政教育,從跟蹤問責到建章立制……環環相扣的干預系統,如同為權力運行裝上了“GPS”。台州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認為,該系統的建立,使“隱性”權力變得可視、可查、可糾。
“傳統的廉政教育都是大呼隆,看似人人適應,但實用價值不高,聽過就忘,風險干預是針對每個具體崗位存在的風險進行設計的,而且案例也都是發生在大家身邊、系統內的例子,空洞的說教變成了有血有肉的提醒,以前是‘大家吃藥’,現在是‘對症下藥’,效果更好了。”臨海市大田街道一名干部表示,系統裡配有漫畫的案例和實時更新的反腐新聞都很吸引人。
如今,對台州的黨員干部來說,台州市黨員干部廉政風險干預系統已經成為正言行的一面鏡子,登陸系統“逛一逛”也成為他們每天的必修課。據統計,今年以來,該系統累計登錄40.3萬人次,實施廉政風險干預22.8萬人次。
一糾到底:當頭棒喝見實效
台州的個性化風險干預,為每位領導干部有效勾畫一條警示分明的“防雷路線”。
三門縣紀委一位負責組織廉政教育講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傳統教育是請人來講,通常是上面講的起勁,下面聽的卻心不在焉,教育內容從講到聽的傳遞過程中“散失”了,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我們希望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甚至當頭棒喝,從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台州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對干部的監督,矯正性監督較多,事前預防性監督較少﹔結果性監督較多,過程性監督較少,從而影響了監督的預防效果。
當前,台州市對存在輕微問題的干部,分層分類進行警示談話,要求限期整改,並根據干部整改表現,分別給予“黃色”、“橙色”、“紅色”等不同級別的警告。這些監督結果還與干部使用相挂鉤。目前,台州市已收到各類干部監督信息1501條,給予預警157人、談話警示275人、“三色”警告131人,暫緩提拔使用18人。
風險干預產生了一種強大的“排雷效應”,台州各地以此為契機正在進一步探索廉政體系建設。路橋區衛生局在風險干預中實施“約見單”制度,目前該局已完成28名局管正職干部、38名局管副職干部的廉政風險干預約談工作﹔椒江區、三門縣等地把廉政風險干預的范圍衍生到村干部,短短一周時間就完成了轄區內所有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監會主任等崗位的風險點收集……
■ 專家點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如何以科學方法推進預防腐敗工作,以科學制度保障預防腐敗工作?台州市在這一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鑒和推廣。由於腐敗可能發生在各個領域、部門或崗位,其背后的原因更是千差萬別,因此,在預防腐敗中打組合拳,體系化地予以推進便顯得極為重要。台州市的風險干預機制,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很好地順應了預防腐敗制度建設的要求。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