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決戶口亂象需要多管齊下

2013年12月12日09: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解決戶口亂象需要多管齊下

戶口、身份証領域,今年一直廣受社會關注:多處查出“多戶口”,不時發現“買戶口”,有公眾埋怨“丟身份”“無戶口”,有官員督促“查戶口”,還有學者建議“廢戶口”……筆者認為,所有這些亂象產生的根源在於給本不值錢的戶口本、居民身份証捆綁了諸多利益,要解決這些亂象,必須追根溯源、釜底抽薪,讓戶口、身份証

多戶口,本質是弄法套利

賣戶口,根子是有法不依無戶口,關鍵是法治不完善查戶口,核心是科學法治廢戶口?決不能因噎廢“法”

今年的戶口亂象,大多與房有關,因多處購房、多方佔房而出名。以前的多戶口,更直接是因為錢,例如,為了多佔征地拆遷等補償款而多戶口、為了多佔各種補貼而多戶口……很多人之所以在戶口上動歪腦筋,根源在於本來沒有經濟價值的戶口本、身份証被諸多管理制度賦予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果中國的戶口本不與分房、分錢、享受各種公共服務直接高度相關,還會不會有人挖空心思甚至以身試法,在戶口本、身份証問題上大做文章?

簡而言之,隻要根據有無本地戶口決定能否分享本地公共資源、公共服務的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管理模式還在,這種亂象就很難消失。

賣戶口,根子是有法不依

多戶口亂象,直接來源於“賣戶口”丑相,沒有管理者和犯罪者兩方面賣戶口,就不可能有多戶口亂象產生。賣戶口的根源似乎是有人買戶口,有買賣才有市場。但我們不禁追問:賣戶口為何能成功?

從制度上說,中國的所有法律都沒有地域歧視,但各種管理制度的立、改、廢有時不能嚴格執行,各自不斷捆綁、附加各種利益,使戶口本越來越值錢、戶口買賣越來越紅火。

從管理過程看,專職管理者完全能發現、懲治戶口買賣,但巨大隊伍中的亂象、散症、懶政等不同程度地存在與蔓延,才使戶口買賣長期存在甚至大行其道。

從技術上看,全國聯網后形成全國范圍的網上管理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事情遲遲不能進行。這既有地方政府不願意放棄獲利機會的原因,也有相關部門不願放棄管理權力的動因,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個有法不依的問題:有公共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規而不執行。

無戶口,關鍵是法治不完善

一邊是個別弄權逐利者弄好多個戶口,一邊是普通公民辦証難、辦戶口難甚至是無戶口、“丟身份”,其實根子都在於法治不完善。多戶口關鍵是有法不依,而無戶口核心是無法可依:頒布施行近60年的戶口登記條例文本粗疏早就難於切實遵行,近30年裡形成的居民身份証管理法律體系卻不僅沒有加以修補反倒形成諸多漏洞,致使有心的嚴密管理者也無法可依,無意強化了個別管理人員因為無法就亂來。

例如,整個登記辦証過程中,要求公民提交申請、証明等諸多規定,因為缺少法律規范而不得不由主管當局甚至當事機關自己確定﹔再如,人口遷徙流動普遍、行政區劃變動頻繁,使戶口登記、身份証頒發的工作量與工作難度不斷增加,但社會並沒有相應法律法規保障這一領域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打擊刑事犯罪之類的“硬指標”自然會沖擊戶籍身份証管理這類“軟任務”。

最為關鍵的是,整個戶籍、身份証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中,隻有限制公眾謊報戶口、多報戶口等規定,很少有對管理者不作為,尤其是侵害公民依法登記戶口、申領身份証權益的侵權甚至瀆職行為的懲處規范。

查戶口,核心是科學法治

多戶口、沒戶口和非法買賣戶口並存的現狀,不符合依法治國原則,不適應“五位一體”文明建設的需要,因而需要全面清理、仔細核查並切實解決相關問題。

要在公安部正式部署、全國公安全力動員、社會各界大力支持與全面監督下,逐一清查多戶口、買賣戶口等亂象﹔伴隨全面清理核查,及時處理無戶口問題,幫助群眾切實解決由此帶來的生產、生活困難﹔逐一領域、方面、環節地全面審視進而逐一補足、矯正可能造成多戶口、無戶口、買賣戶口等現象的制度、機制、程序等問題﹔在變革制度彌補管控漏洞的基礎上,全面全程運用信息科學與網絡技術,實現戶籍登記、身份証管理領域的網上辦理、網上核查,確保戶口信息管理、身份証件管理個人信息的唯一性與權威性。

從長期看,要減少給戶口本、居民身份証捆綁各種各樣的資源與利益,從降低需求的角度遏制相關亂象。

廢戶口?決不能因噎廢“法”

戶籍、身份証管理,是全面支持公民生活、單位生產、社會服務、政府行政的住戶人口基本信息的社會管理工程,它不僅是一個國家形成的標志,更是現代化國家普遍、經常、長期運用的公共管理工作系統。

這樣的公共信息管理工作,不僅古代有,近代有,中國有,外國也有﹔有人說,美國沒有戶口管理,如果美國真沒有,恐怕美國總統就無法依法選出,美國各項與人相關的社會政策也就無法實施。事實上,美國沒有名為戶政處、局的專門機構,但卻有確定行為能力、責任能力、管轄、送達等諸多法律事務所必須的全面高效管理,美國不用“看得見”的行政手段而主要運用經濟手段調控遷徙。

因此,美國有沒有戶籍管理,不能成為中國戶籍管理是否需要改革、需要什麼樣的戶籍制度的基本理由﹔因為背后的社會問題眾多而要求弱化戶籍、身份証管理,既沒有科學理論的有效証實,又如同潑掉臟水的同時葬送孩子一樣,有害甚至有極大危害。與諱疾忌醫相同,因噎廢食般激進“改革”,盡管著眼點、著力點都不同,但都會誤導戶籍制度變革以及相關變革,都會給中國公眾生活、群體生產、社會服務和政府管理帶來多方面、長期性的社會負效應。

總之,整個戶籍、身份証管理領域,需要扭轉方向,全面改革的是造成諸多社會不公的遷徙審批,所有改革都必須落實到住房、工資、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的相關改革中﹔盡管有亂戶口、多戶口等問題,但以住戶人口基本信息管理作為本質特征的戶籍、身份証管理,不僅不能被弱化甚至取消,反倒會不斷依法、科學強化,否則不僅不能滿足正面、強烈的社會需求,也不可能全面有效保護公民相關的合法權益,更不可能全面系統強化相關領域的諸多社會管理。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