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帆
相比過去,此次IPO重啟同時出台了一整套改革組合拳,市場化改革取向明顯,並主要針對長期制約中國資本市場的多個頑疾,有望對中國資本市場乃至宏觀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停擺一年后,IPO再次面臨重啟。雖然消息公布后市場出現下跌,而且到正式重啟還需多項配套細則,但筆者以為,相比過去的8次IPO重啟,此次重啟同時出台了一整套改革組合拳,市場化改革取向明顯,並主要針對長期制約中國資本市場的多項頑疾,有望對中國資本市場乃至宏觀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還原市場自主權,是此輪IPO重啟的關鍵詞,也是相比以往的最大區別。改革重點鎖定在市場化運行機制的完善上。首先,審核理念發生重大變化,監管部門隻對發行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內容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核,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則交由市場判斷。其次,發行人可自由選擇發行股票或債券,或兩者結合的多種市場化融資方式。再次,發行節奏也有變化,新股發行多少、發行快慢主要由市場自行決定。這是全過程的市場化重構,市場的意志和能量將通過諸如詢價、定價、配售以及約束機制等多環節體現出來,監管層過往“保姆式審核發行人”的角色將淡化。
市場化基調還體現在監管層試圖重構A股市場結構的努力上。今年以來,創業板風光無限,創業板指數歷經數十個月狂飆,從1月4日的713.86點上漲到10月10日最高的1423.96點,漲幅達99.47%,而同期上証綜指卻下跌了3.77%。不僅如此,創業板上市公司普遍估值偏高,即使績差股也不乏資金追捧,而不少主板優質藍籌股卻備受冷落。市場“炒小”、“炒殼”之風盛行,根本上還是由供需不平衡等原因造成。新一輪IPO將增大新股供給量,同時發行市盈率會大幅下調,改寫創業板資源稀缺的狀況,再加上配套實施的“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規定,強化了“殼資源”貶值與退市制度可能在創業板實施的市場預期,迫使創業板估值回到合理區間。因此,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出台后,創業板指數大跌也就不足為奇。對此,有人說“改革一出、指數大跌”,言語中頗有譏諷之意。但筆者以為,這種下跌實屬合理回歸,是對市場虛熱的必要糾正。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的陣痛業已開始。
另一方面,大盤藍籌股有望受益。特別是與IPO重啟相關的優先股試點,有利於小幅提升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估值水平,引導資金回流到價值投資上來。可以預期,未來IPO“新政”給市場帶來的沖擊更可能是“結構性”調整。
此次IPO重啟改革的另一亮點,是加大了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這被証監會稱為“改革的宗旨”。此前,証監會主席肖鋼還以五指喻市場,“大拇指是投資者,是市場中的老大”,並數次強調要“還權於市場、還權於投資者”,這一理念在此次公布的改革中得到體現。
“市場化”是資本市場改革20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的話題。中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全的資本市場為經濟體系提供風險配置機制,使金融體系處於安全、流動和有效率的狀態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體到資本市場,一方面要求資本市場發展更加符合市場規律﹔另一方面,符合市場規律的資本市場,也將在我國經濟改革全局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因此,此次IPO重啟正是對三中全會有關精神要求的具體落實,也回應了市場對改革的普遍預期。從一個更長的時期看,此輪以樹立市場地位為中心的改革,將釋放制度紅利,為我國資本市場集聚長效能量。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