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銀根既不放也不收  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熱點聚焦:穩健貨幣政策仍是總基調

2013年11月27日09: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前期實施的偏緊的穩健貨幣政策,從效果上看有一定成效。孫華妤認為,表現在商業銀行壓縮了表外業務,實體經濟進行了重組和兼並,壓縮了產能,對經濟結構調整有很大幫助。

央行表示,今年以來,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宏觀審慎管理,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保持了貨幣信貸合理適度增長。從數據上看,一是總量上,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長較快。二是結構上,信貸結構進一步改善,體現了“有保有壓”。“保”體現在對小微企業、“三農”和中西部信貸支持力度較強。“壓”體現在對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嚴控。

著力增強政策針對性

央行在有關報告中強調,今后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著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協調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一是繼續根據形勢變化,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管理和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適度增長。二是進一步改善金融資源配置,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更好地服務於轉型升級和擴大內需。三是繼續通過改革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於調結構和防通脹,特別是最近通脹有上升的傾向,年底也有消費增加的習慣,為防止價格上揚,管理層需要給市場釋放一個偏緊的政策信號。”孫華妤說,但年底貨幣需求較多,比如有完稅、發獎金、銀行收回貸款等需求,貨幣政策在微調時應考慮到這些情況,在合適的時候適當放鬆一些。

孫華妤建議,應時刻觀察實體經濟狀態,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貨幣政策,比如發現實體經濟有下滑趨勢,就應提前放鬆,因貨幣政策有時滯性,如果有過熱趨勢,就應偏緊一點。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手段,實現經濟穩健發展是目的。如果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需要資金,就不能為控制信貸增長而不給它們提供資金。要執行適應性貨幣政策,要關注經濟發展的效果,不能把手段作為目的。”孫華妤提醒說。 (記者 羅 蘭)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