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西部科研人才的“流”與“留”

 

2013年11月21日08:4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西部科研人才的“流”與“留”

“我們所近些年流失的人才,在北京都可以建一個新的地質所了!”在日前的一項活動中,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員向記者直言。人才流失,依然是制約西部科技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那麼,西部科研人才為何“流”?又該怎麼“留”?

提高待遇,骨干人才仍會流失

過去10年,百年高校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令人扼腕。同樣位於甘肅蘭州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亦如此。近5年來,50多位學術骨干或有較長工作經驗的人員相繼離開,人才流失數佔所裡骨干團隊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近物所黨委書記趙紅衛坦言,近年來中科院“百人計劃”、各類基金、獎項等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效果明顯,每年確實有多位學科骨干人才來到研究所從事研究。為了穩住人才,研究所興建宿舍樓,為人才配偶解決工作,努力提高經費和待遇,盡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盡管如此,仍不能阻擋骨干人才流失的現實,而引進領軍人才依然很困難。

流失的不僅僅是中年骨干,青年后備人才的出走更為普遍。留日博士后黃漢民5年前入選“百人計劃”,來到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后,他帶領一支15人的團隊獨立開展研究。他說,如此好的研究平台讓他興奮,但團隊人才接續乏力卻令他倍感焦慮。“我培養好的碩士博士畢業后全走了,團隊不強,再好的項目也做不好。再這樣下去,我自己還能在這裡堅持嗎?”

子女教育、科研資源均是人才流失的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才寧願去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也不願待在蘭州敞亮的實驗室呢?

趙紅衛認為,西部地區自然條件比較艱苦、交通不便,由於整體經濟條件落后,科技人員工資待遇水平很難與東部同類院所相比,“社會保障和退休金及補貼水平甚至比東部地區低出三分之一還多”。

子女教育也是人才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拿高考來說,東部有些城市高考重點大學錄取率能達50%∼60%,甘肅卻隻有5%∼7%!”趙紅衛說,“許多骨干人才為了下一代狠心離開,留下的大多是在蘭州成家的人,也難怪大家無奈地笑言‘蘭州的姑娘為近物所的人才穩定貢獻了力量’。”

與前些年相比,青年科研人員的待遇條件也改善不多。有的研究所甚至難以為年輕人找到一張床位,更不要說其他待遇。

此外,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之間在科研資源上仍有不小的差距。2012年的數據顯示,西部地區有“985”高校7所﹔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字號科研平台12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690個,僅為東部的29%、25%、26%。

事業和項目留人最有效

“如果沒有重離子項目的吸引,肯定留不下現在這些人。”回顧人才建設走過的道路,近物所所長肖國青說,“說的現實一點,事業和項目留人還是最有效的。”

近三年來,因近物所承擔的國家級大科學工程——重離子相關項目的吸引,每年慕名前來的科研人才和學生達到一百多人。留德博士后杜廣華是微束領域的緊缺人才,面對全國多家科研院所的邀請,他把近物所當做了第一選擇。“提到中國的重離子核物理,國際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蘭州。依托這裡大科學裝置的高能量,我可以充分發揮所學所長。我在科學研究上的所得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而在沙漠、干旱、凍土等研究領域,西部的資源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對於我們科研人員來說,哪裡的研究平台好,就去哪裡,其他是次要的。”寒旱所研究員楊保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手裡有優秀的研究項目,人家來挖也不會走﹔但若是研究項目平庸,就很難說了。”

為此,西部科研院所做出了諸多努力。近幾年,各大科研院所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鼓勵骨干人才承擔更多的重點課題和重要項目,並設立各種所內獎項基金,集院所之力激勵人才。更有院所將研發中心轉設在江蘇、浙江等東部地區,以此搭建東西部人才吸引交流的新渠道,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西部科研院所的人才之困。

從長遠來看,東西部的人才資源“鴻溝”依然是一個難以在短期內彌合的問題。對此,趙紅衛認為,僅靠一兩個大項目的支持對於西部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國家層面予以政策傾斜。“用事業留人就要有好項目,當前的各類競爭性科技項目,比如973、863、重大研究計劃、專項等,能否給出一定額度讓西部科研機構承擔,一些國家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能否讓西部科研院所共享?”此外,在各種競爭性人才計劃裡,西部的額度和條件也都應進一步放寬。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倡導人才建設西部,那時西部地區科研人才的工資普遍高於東部,這在穩定人才上起了很大作用。”趙紅衛認為多年前的做法可以借鑒,以此吸引青年研究者到西部安家和穩住骨干人才。”(記者 楊 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