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政治文明的壯麗篇章——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述評

記者  徐  雋

2013年11月11日07: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道路決定命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 

按照黨的十八大為我國政治發展道路與政治體制改革描繪的宏偉藍圖,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一年來,從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到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國家事務的手段進一步豐富,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決心更加堅定﹔

一年來,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到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腳步更加穩健。

持續推進中國式民主

不久前,一段卡通視頻《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走紅網絡。“條條大路通總統,各國各有奇妙招。全民總動員,一戰定乾坤的票決也好,‘中國功夫’式的長期鍛煉選賢任能也好,隻要民眾滿意,國家發展,社會進步,這條路就算走對了。”視頻結尾的一段話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60年來首次根據城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產生的29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庄嚴行使權力,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

在本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黨政領導干部的比例比上屆下降了6.93%,來自基層的工農代表比上屆提高了5.18%。代表結構的優化,更好地體現了人大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更多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將基層聲音帶到國家最高議政殿堂,讓兩會更加接地氣。

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成為兩會的重要特征。“意見尖銳但不極端,討論熱烈但不對立”,兩會上,代表委員講真話、道實情,實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在對話、交鋒中達成共識。兩會共提出代表議案401件,其中有關立法方面的393件﹔提交政協提案5641件,立案5254件。這些議案、提案直擊反腐敗、防治大氣污染、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現教育公平等熱點話題。

這是為人民代言、為群眾謀利的成績單:

——基層代表杜國玲用3年時間,終於讓“PM2.5”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政協委員蔣洪連續5年發布他的田野調查《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鍥而不舍推進政府財政預算透明﹔

——今年以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了兩場專題詢問,國務院就傳染病防治工作及傳染病防治法實施情況、國家財政科技資金分配與使用情況回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詢問。專題詢問成為人大監督政府工作的常態化方式﹔

——今年以來,全國政協召開了兩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分析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就如何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議政建言,圍繞“建筑產業化”進行協商座談。這項肇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協調關系、凝心聚力的民主協商制度在新世紀獲得了繼承和創新。

為人民代言,為群眾謀利,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平等交流,票決民主和協商民主相輔相成,成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生動寫照。

打通利益表達通道,尋求利益多元時代的社會共識,中國人大、政協制度的不斷完善,推進著中國式民主政治的繼續進步。在這堅實的民主制度基礎上,中國夢正展開翅膀起步騰飛。

下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