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慧
“現在要車皮不難了!”自鐵路貨運改革以來,原來人們印象中的“鐵老大”變身“店小二”,迎合市場,改進服務,成為“現代物流企業”。
在江蘇,南昌鐵路局上饒車務段景德鎮南站站長楊德生在市場調查中了解到,景德鎮開門子陶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每月都要運1000噸硫酸銨到南京龍潭港口,然后再走海運,遠銷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過去,由於鐵路辦理貨運手續繁瑣、運輸時間較長,以及短駁二次倒運等因素,該公司一直選擇公路運輸。
掌握信息后,楊德生主動登門拜訪,向貨主介紹鐵路貨運的新變化,並為其量身定制“門到門”運輸方案。短短幾天,第一單滿載1000噸硫酸銨的34個集裝箱順利運至南京龍潭港口,實現了該局首趟“門到門”物流運輸。
在安徽,蕪湖貨運中心干部職工主動上門營銷服務,赴安徽眾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向他們宣傳鐵路貨運改革,送上精心制作的貨物發運作業流程和方案,當對方得知鐵路運輸如此方便后,雙方牽手合作,將原本想用汽車運輸發往滿洲裡出口俄羅斯的汽車配件,改走鐵路集裝箱裝運。“競爭對手”變成了客戶,實現了合作共贏。
2013年6月15日,鐵路貨運改革正式拉開帷幕,鐵路貨運從內容到服務都發生著“質”的變化。實行貨運改革,一方面是鐵路政企分開的必然,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意味著政企分開已經開始,而作為鐵路運輸的重頭,貨運改革是鐵路邁開政企分開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鐵路正逐步脫離市場,市場份額下降,倒逼改革。
由於歷史原因,鐵路政企不分、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銜接不暢等問題嚴重,鐵路貨運“門難進、臉難看、手續繁瑣”現象十分突出,客戶辦理貨運不僅要申報請求車計劃、申報月度計劃,還要聯系貨物的受理和裝車﹔不僅要找鐵路貨運部門,還要聯系鐵路調度和運輸部門,且收費項目繁多。
因此,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向現代流通市場主體轉變,必須進行貨改。
“既然改,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鐵路貨運服務方面的問題,加快鐵路走向市場的步伐,提升鐵路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把鐵路全天候、大運力、低運價、節能環保的優勢展現出來,充分發揮鐵路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骨干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務。”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局長程先東表示。
為此,鐵路上下極為重視此次貨改,設計了一整套完整改革方案,力爭以此為突破口,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鐵路運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6月15日以來,鐵路各單位各部門全面落實貨運組織改革各項措施,對客戶取消貨運計劃申報、請求車、承認車等繁雜手續,全面放開受理﹔對各類貨物運輸需求敞開受理,隨到隨辦﹔實行“一口報價、一張貨票核收”﹔全面開展“一條龍”全程物流服務,將“站到站”運輸向“門到門”運輸延伸。
改革為鐵路發展打開了一扇門。改革實行以來,鐵路貨運實現了扭跌為升,客戶體驗明顯改善。
自6月15日實行改革以來,7月份,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一舉扭轉了上半年同比持續下滑的局面﹔8月份、9月份貨物發送量保持持續上漲趨勢。
據統計,三季度,全路貨物發送量日均完成865萬噸,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3.3%﹔日均裝車13.4萬車,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3.2%。其中,零散白貨裝車逐月增長,8月份白貨日均裝車22233車,環比增長5%,9月份白貨日均裝車23544車,環比增長5.9%。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