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三季度企業景氣回升 內生動力趨強

顧 陽

2013年10月24日09:18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企業景氣回升 內生動力趨強

  隨著GDP增速的止跌回升,曾在二季度大幅下滑的中國企業景氣指數在三季度也出現明顯反彈。2013年三季度中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21.5,比二季度高出0.9點﹔三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大幅回升至119.5,比二季度高出2.5點。

  “當前企業景氣狀態處於溫和回升態勢,反映出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就此表示。

  企業景氣穩中有升

  三季度,反映企業當前景氣狀態的即期企業景氣指數為117.9,反映企業未來景氣預判的預期企業景氣指數為123.9,均比二季度高0.9點

  企業景氣指數是一個綜合反映經濟運行狀況和預期走向的指標。通常,該指數取值范圍在0-200之間,以100為臨界值,當指數大於100時,反映企業景氣狀態是良好、樂觀的,越接近200樂觀程度越高﹔當指數小於100時,反映企業景氣狀態是不佳、悲觀的。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三季度中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21.5,比二季度高出0.9點。其中,反映企業當前景氣狀態的即期企業景氣指數為117.9,反映企業未來景氣預判的預期企業景氣指數為123.9,均比二季度高0.9點。

  分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35.6、123.7、110.4,分別比二季度回升1.8、1.4和0.3點。

  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的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22.4、123.1、116.3,分別比二季度上升0.9、1.0、0.9點。

  企業景氣指數的表現,與當前宏觀數據整體向好趨勢一致。三季度企業景氣主要指標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在“企業盈利水平”的單項調查上,從企業盈利水平看,有75.3%的企業表示三季度盈利狀況處於“正常”水平或“好於正常水平”,比二季度上升1.5個百分點。

  從工業企業庫存情況看,85.5%的企業表示三季度企業庫存處於“正常”水平,比二季度增加0.8個百分點﹔

  從工業企業訂貨情況看,80.7%的企業表示訂貨處於“正常”水平或“好於正常水平”,比二季度高2.0個百分點。

  從“增長”走向“成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必須依靠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行業企業由“增長”走向“成長”勢在必行

  近期陸續發布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喜人:9月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3個月實現回升,匯豐PMI終值也連續第二個月回升,企業的市場預期進一步向好﹔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達12.8%,快於上半年1.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增速較第二產業快0.6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以上這些變化說明,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正發生一些積極變化,無論是內在結構還是增長質量,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強調說。

  從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的表現來看,行業運行呈現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動向。

  分行業看,按企業景氣指數高低排序依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社會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除住宿和餐飲業外,其他行業均處在景氣臨界值以上。由此可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國家出台的促進信息消費的政策措施將為相關產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從工業內部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制造業,採礦業的景氣指數依次為137.9、128.2和94.0。其中,制造業中景氣度較高的行業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煙草、醫藥、食品等3個行業,景氣指數在140以上﹔景氣度較低的行業為鋼鐵、石油行業,景氣指數略高於景氣臨界點100。這顯示,鋼鐵等行業受制於產能過剩矛盾景氣狀況不佳,相關行業企業正在經歷較長時間的調整過程,唯有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才能突破瓶頸贏得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必須依靠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專家表示,這個階段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經濟運行將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較高速度的“成長”。

  “從‘增長’到‘成長’,盡管僅一字之差,卻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溫和放緩、下行壓力加大的現狀,事實上,這也是調結構、轉方式的客觀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

  后期走勢 謹慎樂觀

  國家統計局近期所做的大規模企業調查顯示,逾6成的工業企業認為四季度或者以后一個時期經濟與三季度相比基本不變,逾2成的工業企業認為四季度較三季度向好的方向發展

  為了准確判斷經濟發展的后期走勢,國家統計局近日對40萬家企業進行了一項調查,為保証調查的客觀准確,其中採集了約2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樣本。

  調查結果顯示,工業企業中認為四季度或者以后一個時期經濟與三季度相比基本不變的比重佔65.1%﹔認為四季度比三季度向好的方向發展的、生產有可能加快的佔22.8%﹔認為四季度可能不如三季度的隻佔12.1%。這一數據表明,企業家對后期的判斷走勢還是較為謹慎樂觀的。

  “中央政府創新宏觀管理方式、明確調控區間等舉措,對引導社會預期、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總體看,當前我國企業的發展信心在增強,社會預期較為穩定,企業擴大投資願意有所增加。”盛來運表示,與二季度時的情況相比,當前發生的一個很大的變化是,社會對經濟增長的預期趨向穩定。企業知道該干什麼,知道怎麼去干。

  事實上,目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距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就意味著還存在較大的投資與消費潛力。

  “比如加大棚戶區改造,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包括前段時間出台的‘寬帶中國’的戰略,鼓勵信息化消費,這些措施都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內需潛力”。盛來運分析說,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有序地圍繞調結構、穩增長、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經濟平穩運行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未來,這些政策效應將繼續得到發揮。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將工作重點鎖定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5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並給出了未來化解產能過剩的“路線圖”。從長遠看,此舉對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有關專家表示,盡管我國經濟進入結構轉型期后潛在生產率有所下降,資源、環境、市場的約束有所增強,但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內生增長動力仍然較強,依然具備平穩較快增長的潛力和條件。

  “即使四季度增速較三季度有所回落,經濟增長質量也是在向好的方向轉化,而且預期也比較穩定。現在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理念,就是追求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對此,我很有信心。”盛來運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