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善在浙江博物館當志願講解員。資料照片
婉拒,婉拒。8月24日開始,記者一再聯系浙江省原省長呂祖善,想採訪他卸任后,在浙江省博物館做志願者、當義務講解員的事,但老省長一直婉拒。
作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雖沒有當省長時那麼繁忙,但呂祖善的工作日程仍然排得較滿。“忙,是一個原因”,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老省長認為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在業余閑暇做了一件普通的事,真不願意被採訪報道。此前,他已多次婉拒媒體的採訪。工作人員建議說:“9月24日,老省長要在浙江博物館武林分館做講解。要不,就去現場感受一下吧。”
第一次講解,整整准備了一個月
9月24日9點,離呂祖善開始講解還有半小時,記者來到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
大廳左側,豎著幾塊內容不同的告示牌。一位年輕人指著其中一塊告示牌咨詢工作人員。當証實告示牌上提示今天講解者呂祖善就是老省長時,他頓時興奮地向3樓報告廳走去。一位長者,跟在他的后面。
9點29分,將近200個座位的報告廳,坐了137位參觀博物館的聽眾。9點30分,呂祖善穿著略顯緊身的紅馬甲志願服准時走上講台,打開他自制的124頁電子演示文檔,講解起“越地長歌——璀璨的浙江歷史文化”:100萬年前的史前浙江到100年前的近代浙江,是一部自強、拼搏、創造的歷史,從幾起幾落的發展史到如今的富庶繁榮,印証浙江人的務實古已有之……
這已是66歲的呂祖善第28次在博物館做義務講解員。副館長雍泰岳輕聲向記者介紹:老省長第一次到博物館做講解員時,整整准備了一個月。當時,按照他的提醒,博物館很低調,隻在博物館網頁上發了一個信息,但沒想到,還是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對老省長一年半前的第一次講解,坐在記者旁邊的博物館年輕講解員裴媛媛告訴記者,印象至深。她說,得知老省長要當志願者、做義務講解員時,當時就有人私下議論他是否在“作秀”。可是,老省長還是那麼認真投入,從崗前培訓、熟悉展廳、查閱資料,到咨詢專家、向講解員和館領導討教,他都一絲不苟,還自己制作PPT。
呂祖善第一次當志願者,聽他講解的是浙江工商大學到博物館開展假期實踐活動的10多名大學生。他當時講解的內容是100萬年前的史前浙江到100年前的近代浙江,內容很豐富、很精彩。但畢竟是第一次,老省長顯得有些不自在。
他講完后多次問同學們:這樣講聽得懂嗎?哪裡還沒有講清楚?
“老省長轉軌轉得好”
知道呂祖善到博物館當志願者、做義務講解員,呂祖善的老伴、兒子、媳婦和姐姐,都來到博物館現場給他捧場、助陣,全場旁聽。
親人,最能理解呂祖善的想法。即將卸任時,呂祖善就考慮離任之后的閑暇做些什麼。呂祖善坦言:“卸任后不想應邀參加這個協會那個協會,當這個長那個長。”發現國外有很多公務員退下來以后,做志願者,做一些公益事業,他為之心動。
於是,他報名參加了浙江省博物館志願者服務隊,接受培訓后,成為博物館700多名志願者之一。
祖籍浙江諸暨、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設計專業畢業的呂祖善,曾在農場、工廠工作過。這位在省長崗位上工作了整整13個年頭的老省長,對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說:“浙江是我的家鄉,是浙江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養育了我、培養了我。宣傳浙江,服務浙江,我義不容辭,這也算為浙江文化強省建設再出點力。”
“老呂把做義務講解員這‘第二職業’很當一回事兒。”呂省長的老伴說,“每次講解前,老呂都要認真做功課。家人也非常支持他。好幾次大家還七嘴八舌評論哪段講得生動吸引人,哪些講得貧乏﹔哪一段需要簡潔,哪一段需要補充。”
天倫之樂,其樂融融,讓呂祖善感到有益、充實、愉悅,生活中的世俗、繁瑣都在他內心的豐富、充實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難怪不少機關干部都說:“老省長轉軌轉得好。”
成為22名獲表彰志願者之一
呂祖善說:“原本以為自己對浙江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越講,越發現浙江歷史底蘊深厚,自己不懂的太多。”為了做好講解,他除了翻閱不少資料外,還多次求教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的老師。記者了解到:老省長自己編寫PPT,第一次是到浙大歷史系講的,目的是去求証、求教。看看講的歷史事實和觀點對不對,還應做哪些修改和補充。面對好評,呂祖善多次說他這個講稿是得到很多專家、學者支持幫助的。
在陳浩印象中,老省長“自我要求很高”,總想要多講一些、多學一些。他從博物館借了不少資料,幾乎對每一件陳列品的文化背景都細細梳理一遍,有問題就請教專家。為了下一次的講解更全面、更准確,他會利用數個星期裡的閑暇,討教、收集、消化相關材料。他對博物館幾乎是逢館必進。他走遍浙江省內各類的考古遺址,全國各地的省市博物館,出差間隙從不漏過。今年兩會期間,呂祖善特意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的史前歷史館,留心每一件與浙江歷史有關聯的文物。
台上,嫻熟地借助PPT,呂祖善從浙江史前的水稻種植,講到他曾在中南美洲參觀過的古瑪雅文化的史前玉米種植﹔從唐代之后的浙江海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延展到他在日本參觀江戶博物館看到的展品﹔從浙江文化思想史上繞不過去的王陽明,推薦大家去貴州修文縣東棲霞山的“陽明洞”……談到南宋思想家呂祖謙提倡“經世致用”,呂祖善將它解釋為“理論聯系實際”﹔談到永嘉學派重商,呂祖善說“溫州人祖宗就有生意基因”﹔談到元代浙江的絲綢業和瓷器業由官辦轉為民辦,呂祖善認為,浙江民營經濟源於元朝﹔談到明代浙江出現許多市鎮,呂祖善又聯想到了浙江的縣域經濟……
台下,人們靜靜地聽著。
已是第6次聽老省長講解的裴媛媛,作為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專業的畢業生,她向記者介紹:老省長逐漸形成自己的宣講風格,是在第3次講解之后。到第4次,在向浙江小百花藝術團講解時,他已經形成系統的史前文化分析理論知識,並能很清楚地表達邏輯順序。老省長最初的講稿是博物館提供的統一版本,但是后來他另辟蹊徑。前者圍繞館藏文物展開,而他的講稿則以浙江興起發展及其對中華文明進程作出貢獻的歷史進程為主題。
“現在,老省長已經是浙江歷史文化講演的專家了。他做的PPT也包羅萬象,有自己的思維和思想構架。”裴媛媛說,“專業講解員需要掌握每一件文物的具體特征及其背后隱含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故事,老省長的講解大多數是從更寬、更高的視野去審看浙江歷史脈絡的發展。這種視野不是我們專業講解員能達到的,也是我努力學習的方向。”
今年4月13日,浙江博物館舉行2012年度優秀志願者表彰會。呂祖善以志願服務126個小時,列個人志願者服務第16位。
頒獎會上,博物館評價作為志願者的呂祖善:“他以獨特的個人魅力、優質的講解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他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吸引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人士成為浙博的志願者。”
和來自浙江工業大學志願隊隊長、電氣技術人員,23歲的朱韜等22名獲表彰的志願者站在一起,呂祖善捧著榮譽証書,笑得那麼燦爛。呂祖善說:“如果時間允許、身體允許,我會把義務講解員的工作堅持做下去。”
“我真的是作為普通人,在做一件普通事”
11點45分,呂祖善的宣講延長了15分鐘后結束。2個多小時的宣講,中途出去一會兒的隻有13人次,最長2分鐘,最短20多秒。
散場時,記者採訪了在宣講前看到的那位長者,了解到他是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技術顧問,71歲的教授林炳堯。林炳堯說,他從1998年開始,在央視直播錢江潮時,作為嘉賓多次到現場解說。他說:“我以后解說錢江潮也想加些浙江文化的內容,讓視野再寬廣一些。今天是聽人推薦,特意來聽老省長的講解。不錯,真不錯,對我很有啟發。”下樓時,他還特意和呂祖善一邊走一邊交流。
那位一開始興奮地走向報告廳的年輕人,對記者說,他的單位西泠印社就在博物館隔壁。面對博物館陳列展示的文物、圖片,他過去多次來這兒,但大都只是看熱鬧,很少知道所以然。老省長的講解確實太棒了。他現在真正理解了博物館游覽為什麼說是“三分看物,七分聽解”。
在博物館門口,呂祖善再一次對記者說:“其實,我真的是作為普通人,在做一件普通事。我倒是很希望你對我的講解多提寶貴意見。”他說,他今后的目標是講滿100場。
目送呂祖善的背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廣場上,記者突然感到:在資源並不豐富,卻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大省當省長13年,浙江人評價呂祖善有勇氣,有智慧。今天,在“輝煌”之后趨於平淡,選擇這麼一種生活方式,何嘗不更具有勇氣和智慧。(記者 嚴紅楓)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