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國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湖南省衡陽市公安機關破獲格祺偉假冒記者敲詐勒索尋舋滋事犯罪團伙案件。
格祺偉長期打著“全媒體記者”、“意見領袖”的旗號,借助其網上影響力,以進行“輿論監督”為幌子,到處收集所謂負面信息,隨意夸大事實、惡意炒作、制造事端、造謠惑眾,以此瘋狂敲詐勒索、非法斂財,成為當地“談之色變”、“稱霸一方”的人物。
目前,警方已掌握格祺偉及其團伙的犯罪線索200多條,初步查証案件36起,受害對象涉及10多個省份的企事業單位和干部群眾,涉案金額達數百萬元。
格祺偉,本名周波,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人,早年因對家庭和父母不滿等原因,更名改姓為格祺偉,在騰訊、新浪等網站實名開設微博,粉絲超過70萬。
2011年,格祺偉在其同伙張桓瑞(男,河北衡水人,時任現代消費導報社副社長,已被檢察機關批捕)授意下,打著現代消費導報網站“現代消費網”新聞中心副主任的頭銜從事“採訪報道”活動,並活躍於網絡,通過參與炒作“雲南巧家李昌奎殺人案”等一系列網絡敏感熱點事件,快速積聚名氣,自封“網絡意見領袖”。
據警方查明,格祺偉為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名氣和影響力,制造傳播衡陽市石鼓區政府請200余名黑社會人員強拆民居等謠言,挑動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傳播長沙湘雅醫院出動80余名保安對死者家屬圍毆、湖南衡東交警打人遭千人圍堵掀翻警車等謠言,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
據辦案民警介紹,2011年,格祺偉結識犯罪嫌疑人張桓瑞等人,一拍即合之下,組成敲詐勒索犯罪團伙。張桓瑞看中格祺偉“文筆好”、“名氣大”,能把負面新聞中的“炒點”放大吸引關注。此后,張桓瑞等人將從各地收集的負面新聞線索交給格祺偉,格“加工”成負面報道,再由張安排在網上發表,從而實施敲詐勒索。
2012年11月,根據線人爆料,格祺偉在張桓瑞安排下,在現代消費網發表《杭州市余杭區供電局數億建“調度樓”超現辦公面積19倍》,新浪、網易等各大網站紛紛轉載,引起網民廣泛關注。之后,格祺偉等人到杭州余杭區對報道所涉單位“採訪”,以核實網帖真實性為由施加壓力。
為消除社會影響、減輕輿論壓力,該局被迫以“廣告費”名義支付給張桓瑞等人20萬元。
格祺偉不僅盯著單位和企業“獅子大張口”,為了貪圖小利,甚至連普通百姓也不放過。有的居民家因通風需要,自行給房屋加窗,或者因擔心漏雨在樓頂加隔熱層,這在祁東農村是常見現象。格祺偉知道后,說這是違規建設,要“報道出去”,當事居民隻好低聲下氣請格吃飯。
許多受害者証實,格祺偉當著多人的面也敢毫不避諱地索取、收受錢財﹔要求相關部門逢年過節到家裡看望,強迫企業老板為其在賓館、飯店消費付賬﹔甚至威脅、“綁架”少數黨政領導干部打招呼、批條子,意圖插手商業項目和黨政人事調整,謀求更大利益。
警方在抓獲格祺偉時,在其住所起獲一批用於作案的密拍密錄設備、假記者証等物品,並繳獲敲詐勒索既遂的一批名貴香煙,以及收款票據27張,計96萬余元。
格祺偉的違法犯罪行為對當事人造成很深的傷害。“交警打人”謠言事件經詳細調查后,查實當事交警正當執法並無過錯。然而在“輿論”壓力之下,當地不得不對當事交警作出撤職等處分決定,讓當事民警蒙受不白之冤。
人們不禁要問,格祺偉為什麼能在衡陽當地坐大成勢,成為許多干部群眾所稱的“網絡惡霸”、禍害一方?
衡陽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周學農認為,“格祺偉等人之所以連連得手,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利用了當前網絡管理中的漏洞,發現自己發布了不實信息也沒人管,膽子越來越大﹔二是充分利用了人們息事寧人的心理,氣焰越來越囂張﹔三是利用了‘兩高’司法解釋出台之前法律上的模糊地帶,大發其財。”
一些辦案民警表示,日前最高法、最高檢出台有關司法解釋,既是為網絡言行劃定了明晰的法律邊界,更是向網絡誹謗等違法犯罪行為亮出利劍,公安機關能夠更有力地依法整治網絡亂象、懲處不法分子。同時,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如果受到類似侵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廣大網民也應加強自律,理性參與網絡活動,在法律框架內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公共環境。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許躍芝)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