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浙江首創引導良禽“擇木” 瀕危“神話之鳥”成功繁殖

 

2013年10月16日08:25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浙江首創引導良禽“擇木” 瀕危“神話之鳥”成功繁殖

浙江首創引導良禽“擇木”瀕危“神話之鳥”成功繁殖

圖為:與假鳥模型在一起的大鳳頭燕鷗。 黃秦 攝

圖為:中華鳳頭燕鷗幼鳥成功學飛。 范忠勇 攝

圖為:“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下)與大鳳頭燕鷗(上)。 范忠勇 攝

良禽擇木而棲,是否可以人為引導?15日,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召開記者發布會權威宣布,10月13日,600隻大鳳頭燕鷗幼鳥和一隻中華鳳頭燕鷗幼鳥從浙江象山韭山列島飛離,標志著中國首個人工引導鳥類選擇繁殖地試驗在浙江正式獲得成功。

全球數量不足50隻,因其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得益於此項工程的保護,成功繁殖。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表示,“這項技術也可以運到中國沿海及其它濕地鳥類的招引和恢復中去。”

據了解,中華鳳頭燕鷗又名黑嘴端鳳頭燕鷗,是一種體長38厘米左右的海鳥。據估計全球數量不足50隻,一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居物種瀕危級別中的最高等級。

1861年,中華鳳頭燕鷗在印尼東部被首次發現並命名,1937年在中國山東青島沐官島被最后記錄。在消失了63年之后,2000年,在馬祖列島有8隻個體被重新發現。

2004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島又發現了20隻個體。

據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在浙江沿海繁殖的海鳥均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威脅主要來自漁民上島撿蛋和夏季台風。監測保護每一個繁殖個體,確保其繁殖成功,是拯救和保護中華鳳頭燕鷗這一珍稀瀕危的鳥類的關鍵。

2013年4月,浙江自然博物館聯手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浙江野鳥會和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在韭山列島開始了一項“人工招引鳳頭燕鷗”試驗項目。

5月初,在預選島嶼上安裝了300隻從美國定制的燕鷗假鳥,以及太陽能供電系統和聲音回放設備,並派人24小時駐扎在海島上實施監測。7月中旬,檢測人員觀察到3300隻大鳳頭燕鷗和19隻中華鳳頭燕鷗。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確認,10月13日,至少有600隻大鳳頭燕鷗和1隻中華鳳頭燕鷗的雛鳥成功離島。本計劃需要3-4年的時間逐漸建立韭山列島的繁殖種群,沒想到在第一年即獲成功。

陳水華告訴記者,此次人工引導鳥類選擇繁殖地試驗的成功,將為“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的種群恢復和壯大帶來希望。“同時也為我國瀕危鳥類的保護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管理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鑒於目前中國海鳥和濕地鳥類棲息地普遍受到破壞、生存受到威脅的狀況,陳水華表示,“人工引導鳥類選擇繁殖地技術也可以運到中國沿海及其它濕地鳥類的招引和恢復中去,使我們的海洋和濕地重新恢復鳥類群集、生機勃勃的景象。”(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張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