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成
對弈中講究下好先手棋,商戰中講究先聲奪人,戰場上更講究搶佔先機、拔得頭籌。毛澤東同志就曾說過:“開腳一步就喪失了主動權,真是最蠢最壞的打法。”在戰場這個廣闊的棋盤上,軍事指揮思考籌劃是否正確,投棋布子是否恰當,對保持戰斗全局的主動性至關重要。
先手者,處於主動地位、易得勢也﹔后手者,處於被動地位、易失勢也。棋先一步,其利斷金。所以,棋家在一局棋中最費腦力的,就是能否爭得先手這一招。
當前,無論在學術研究中,還是在戰術訓練中,許多同志都推崇“能因敵而變者謂之神”。敵變我變,因情而變,這無疑是兵家之要言。然而,這種跟在敵人屁股后面變來變去,等到對手變陣了、變招了再去臨機制變,就必然一直處於被動地位。更何況,在空間廣闊、兵種繁多的現代戰場上,要讓已擺好架勢的千軍萬馬同步變更作戰部署,絕非像魔術師手中的戲法一樣說變就變。尤其是信息化戰爭,“發現即摧毀”“首戰即決戰”已成常勢。凡能爭到先手,沒有人願意等挨了打之后再謀劃反擊。開局輸得太慘,恐怕再無翻盤逆轉的可能了。因此,應變的准備須有,慎重投好第一個棋子更不可小覷。
下好先手棋,看起來是棋局上的功夫,實際上在棋面之下就已做足了文章。“戰爭歷來是分兩次進行的,第一次是在軍事家的頭腦裡,第二次是在現實中。”第一次盡管看不見刀光劍影、滾滾硝煙,但如果沒有發達的大腦和超前的理念,沒有創造性的想象和預見,沒有事先的計劃和判斷,就難有現實對決中的捷報頻傳。“功在無功處,名在未名時”。要想贏得主動權,不能等到對弈時才去識棋譜,遇到敵人時才去拿槍。
有道是“沒有對手,便無對策”。棋局對象不同,棋路自然也不盡相同。摸不准對手的“牛脾氣”,當然也就談不上牽住對手的“牛鼻子”。打好主動仗,最不可忽視的就是知彼知己。所謂知彼,就是要知曉對手的意圖和能力,即想干什麼和能干什麼。所謂知己,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家當,即能干什麼,有哪些強項,尤其要知曉有哪些短板。再就是對主要威脅要心中有數,目標明確,主次分明,正確選擇突破口,集中精力於關鍵部位、主要方向。突破口選准了,便可一招好棋滿盤皆活﹔關節點找對了,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
下好先手棋,強調的是打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同時還要做到善始善終、慎終若始,避免因“一招不慎”而使良好的開局毀於一旦。
(作者單位:濟南軍區司令部編研部)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