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駐青山綠水
——— 追記秦皇島市西連峪村原黨支部書記靖紅利
■人物簡介
靖紅利,秦皇島市海港區西連峪村原黨支部書記。2009年初冬,他夜以繼日地超負荷工作,連續40多天帶領村民修筑盤山路,最終累得腦干出血倒在了工地上,年僅45歲。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拼搏進取之歌,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和為民情懷
□本報記者 吳永哲 宋柏鬆本報通訊員 容桂陽
初秋,一場大雨過后,西連峪村青山滴翠,碩果飄香。峽谷中一道溪水蜿蜒而下,山坡上的長廊結滿串串葡萄,薰衣草花園裡蝴蝶與花兒競艷。三三兩兩的游客站在山頂上俯望秀美的村庄,遙望碧藍的大海,踏訪古長城遺跡……然而,西連峪村有一個人,卻再也看不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8月底的一天,西連峪村委會主任付榮權帶著村班子成員和幾名村民,一大早來到北山已經挂果的葡萄長廊前。他們來悼念一個人:“紅利!我們哥兒幾個沒給你丟臉,你發展鄉村旅游、致富父老鄉親的願望就要實現了……”
大家悼念的逝者叫靖紅利,西連峪村原黨支部書記。2009年初冬,他連續40多天帶領村民修盤山路,累得腦干出血倒在工地上,年僅45歲。
“他是為村民過上好日子累倒的”
靖紅利的妻子趙麗華依然清晰記得,那是2009年11月8日,天剛蒙蒙亮,來不及吃早飯的靖紅利匆匆忙忙開著自家的面包車出了門,趕往村北盤山路施工工地。
靖紅利和大家一起測路線、鏟地基、清路面,中午11點半左右,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對一旁的村委會主任付榮權說:“我腦瓜子迷糊。”說完,到面包車裡,讓付榮權快點找降壓藥。見靖紅利服用后不見好轉,付榮權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隨后,靖紅利被緊急送到市第一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腦干出血。
下午5點半,靖紅利永遠停止了呼吸。
“他一心想著盡快帶領村民致富,不顧自己患有高血壓,每天上山帶頭修路。他是為村民過上好日子累倒的。”付榮權說。
西連峪村是秦皇島市海港區東北部的一個小山村,遠離市區、交通閉塞。全村120戶,守著800畝薄田過日子。長期以來,村民主要靠種植果樹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人均收入在當時的海港區排名墊底,集體經濟積累為零。
2008年底,剛剛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靖紅利決心尋找一條帶領村民盡快致富的路子。經過多次考察,征詢村民意見,並經村“兩委”班子商議,決定在村北山坡開辟一條觀光路,開發1500畝荒山發展鄉村旅游。
妻子趙麗華回憶說,盤山公路施工那會兒,丈夫每天早晨7點不到上工地,不僅要指揮機械施工,還要干體力活,又要跑來跑去盯著打井施工現場,常常忙到傍晚六七點鐘才能回家,累得坐在沙發上就睡著了。
村會計李國華說,那陣子村裡打井、修路趕在一起,靖紅利就開著自家面包車,兩個工地輪流跑。他常對我們說,咱村裡窮,好不容易給大伙兒爭取來的項目,可千萬不能搞砸嘍!
“我自己雖然富了,但村裡沒錢的百姓還很多”
1964年出生的靖紅利兄弟姐妹多,父親早逝。生活的艱辛,激發了他比別人更強烈的創業致富願望。他做過小買賣,辦過養豬場,當過經紀人,包過工程,並第一個在全村開起小超市,買了面包車,成為村裡數一數二的富裕戶。
1992年,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李炳生看中靖紅利人品好,眼界寬,辦法多,能吃苦,就動員他參選村委會主任,並將他選送到縣委組織部培訓班進修。當年年底,靖紅利正式加入了黨組織,並當選村委會主任。在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12年。
自從當了村委會主任,靖紅利便一門心思扑在工作上,一年數萬元的進項不要了,家裡的超市靠妻子一個人經營。為了幫助村民致富,1997年,靖紅利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種植業結構,在村西建了200畝愛宕梨基地,每年每戶村民淨增收五千元。1999年,靖紅利又組織村民引種大櫻桃等果樹,並帶領大家四處參觀,自掏腰包買學習資料,幫大家提高種植技術。他常常開著自家面包車一趟趟往市裡跑,多方籌措資金,找水利局、林業局爭取項目,並帶領村民打了3眼大口井,鋪設了引水管線,安裝了噴灌設備,解決了果園灌溉和果園管理技術難題。
2008年,村裡即將退休的老支書找到他,希望他重新挑起重擔,帶領村民致富。“我就是想為村裡辦點實事,讓大伙兒盡快富起來。”“我自己雖然富了,但村裡沒錢的百姓還很多。”私下裡靖紅利跟村會計李國華嘮嗑時透露了心聲。
2008年12月,靖紅利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望著僅一山之隔,鄉村游搞得紅紅火火的望峪山庄和潘桃峪,靖紅利將目光投向了村裡的荒山。西連峪村雖然偏僻,但它是海港區唯一有山有水的村庄﹔山雖不高,但站在山頂可眺望大海,遍覽港城景色。更難得的是,山上還有北齊長城、闖王洞等珍貴的歷史遺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輩留下的遺產不能這麼一直荒下去。”靖紅利想。很快,“開發旅游資源,發展集觀光、採摘、農事體驗和農家飯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業,帶動村民致富”的發展新思路形成了。
為開拓視野,增強大家對發展鄉村游的信心,靖紅利從自家拿了3500元墊付考察費,帶領7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駕車赴盧龍縣鮑子溝參觀學習。回村后他便馬不停蹄往返奔波於區、鎮各相關部門,寫報告、做規劃、跑立項,籌劃修建盤山路。
沒錢,大家墊資。靖紅利帶頭墊資2萬元,村班子其他成員和村民紛紛響應,很快湊齊了10萬元啟動資金。因修路需要佔用本村10戶村民和鄰村兩戶村民的土地,村裡決定分別給予合理補償,靖紅利還一趟趟往村民家中跑,最終征得了村民的同意。2009年9月25日,伴隨著隆隆轟鳴聲,推土機和挖掘機開上了山。
為了修筑這條長3500米、寬4米的旅游路,靖紅利一天到晚守在工地上,帶領村民們出義務工,雖時值初冬,但大家的熱情不減。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條致富之路、希望之路。
“誰心裡裝著百姓,百姓就在心裡為他立碑”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誰心裡裝著百姓,百姓就在心裡為他立碑。誰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祉,百姓就會永遠懷念他。“從他家買的仔豬到我家后凍死了,他知道后愣是沒收一分錢。”“他組織大伙引水上山,種果樹,現在我家每年光賣大櫻桃就淨賺3萬多元。”“他總是樂呵呵的,從沒看他和誰紅過臉,就是看到村民要上山砍樹,急紅了眼的他也是和顏悅色地勸阻。”“紅利就是咱們的親人,遇到困難時傾力相助的人。”
說起靖紅利的好,村民們流著淚,哽咽著。
2009年11月一天晚上,村民李寶成的兒媳婦難產,村裡距最近的柳江醫院還有10公裡的路程,一家人急得團團轉。靖紅利聞訊馬上開車過去把孕婦送到柳江醫院,因搶救及時,母子平安。
村民李新華建房時因錢不夠找到靖紅利,他二話不說借給了他﹔靖紅利是村裡最先買三馬車、摩托車和汽車的,鄉親們有事打個電話,即使深更半夜,他也毫不推辭,從未收取過任何費用,從未在村裡報銷過電話費、修車費和汽油費﹔村民馮麗霞患有糖尿病,要經常上醫院檢查,靖紅利總是義務接送,甚至多次在醫院樓道裡把她背上背下﹔多年來,他一直照顧村裡的一位孤寡老人,直到老人去世﹔好多村民愛扭大秧歌,每年正月裡他都會拿出1000多元為村民請來樂隊,為大伙助興……
在妻子趙麗華的眼裡,丈夫是個顧“大家”,卻很少顧“小家”的人。丈夫沒有不良嗜好,平時生活十分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但對村民總是力所能及提供幫助。至今村裡還欠他家近4萬元錢。
靖紅利離去了。對於他未竟的事業,村民們產生了分歧,有的打起了“退堂鼓”:“工程剛開始,領頭人沒了,發展旅游的願望八成要落空了。”就在節骨眼上,村委會主任付榮權挺身站了出來:“靖書記沒實現的願望,我們一定要替他實現。我們要接過靖書記傳下來的接力棒,一任一任干下去!”
就在靖紅利去世后的第5天,村民們都自發地帶著工具上山繼續修路。
靖紅利的感人事跡引起了廣泛關注。海港區委、區政府決定將西連峪旅游開發納入圓明山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整體規劃,結合農村環境面貌改造提升,著力加強村居環境和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盤山公路全部貫通,公路兩側建起了葡萄長廊。660級登山台階直達山頂,4座蓄水池為山間果園提供灌溉,千畝山野採摘園碩果累累,千畝薰衣草園初具規模。村委會蓋起了24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村頭廣場立起了太陽能路燈,大街小巷全部鋪上了水泥路,昔日滿布垃圾的小溪變成了清流潺潺、花紅柳綠的景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