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榮
一場秋雨過后,天空湛藍,林木蔥郁。8月25日,筆者從寬城滿族自治縣縣城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西行約40公裡,來到孟子嶺鄉王廠溝村棒山溝。遠遠望去,幾間黑色的小瓦房在綿延的群山中特別顯眼,那就是王廠溝村老黨員劉廣文的家。
棒山溝曾經有9戶村民,其他8戶陸續搬了出去,目前隻剩下劉廣文家一戶。兒女多次勸他也搬走,但他不願意離開,“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還有27位年輕戰士安葬在這裡。我留在這兒,他們就不孤單。”劉廣文說。
劉廣文告訴筆者,1941年至1943年間,中共冀東區委、冀東軍分區機關等都曾設在王廠溝。1943年5月,日本關東軍春田中隊150余人進犯王廠溝,我軍發起了“王廠溝伏擊戰”,27名戰士在此次戰役中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們,2005年9月,王廠溝村在棒山溝陽坡建起了一座紀念碑。
紀念碑建成后,劉廣文干農活之外多了一項“工作”——— 守護紀念碑。
劉廣文的老伴兒楊玉娥說,為方便人們祭奠,劉廣文還經常清掃村裡通往紀念碑的二三裡長的道路,每年光掃帚就用掉好幾把。“記得2007年正月,我們這兒下了很大的雪,最深的地方都能沒膝蓋,是他用鐵锨一點點地把雪鏟到路邊的。”
劉廣文珍藏著一個用紅布包裹的賬冊,裡面記錄著前來憑吊烈士紀念碑的人的姓名、時間、人數等信息,截至目前已有1萬余人。
劉廣文最盼望的是烈士的家人能來祭奠他們。他回憶說,2006年,革命烈士王任之女來這裡祭拜,還帶回了父親墳前的一抔黃土。今年“七一”前夕,曾在王廠溝戰斗過的八路軍老戰士張繼學的兒子帶著父親的遺願,來祭奠犧牲在這裡的戰士們。
為了能給參觀者講解好這段歷史,劉廣文到處查找資料、請教學者。有時天太晚了,他還留參觀者在家裡過夜。劉廣文的兒子劉振清說,一開始他也不理解父親為啥寧願在這裡守著烈士的英靈也不願搬走,但后來慢慢明白了。“父親是在堅守一段珍貴的歷史。”“這條路還要加寬,在這不僅要建廣場,還要建一座紀念館……”說起縣裡的規劃,劉廣文更來了精神,“等紀念館建好之后,來這裡參觀的人會更多,那段歷史和戰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會被更多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