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的會議表明,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即將開啟新一輪改革。這場“全面深化”的改革被認為“正在與危機賽跑”。
這次會議決定,今年11月在京召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
輿論認為,這對於中國中長期的改革與發展,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過去30多年,中國以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的經濟奇跡,貧困人口減少了2億多,初步實現了一些發達國家需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進程。但觀察家認為,已獲“世界工廠”“新興大國”等頭銜的中國,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甚至是“危機”和“陷阱”。
當前,執政黨和政府最亟待回答並解決的問題是中國經濟能否保持持續健康增長、今后發展的動力何在、能否兼顧增長與公平、能否保持社會穩定,以及如何應對國內外種種挑戰等。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顯現。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中國醞釀多年的結構轉型並非一帆風順,由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的轉型步履維艱,導致資源短缺、環境破壞、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等問題日益嚴重。他警告說,如果處理不好這些突出問題,“不但使增長難於持續,而且有可能引發社會危機”。
時不我待,中共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前,距這兩個目標僅有7年和36年。與此同時,中國發展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改革紅利等均響起警報,各種矛盾和問題積聚。
近年來,從瓮安事件、烏坎事件到數地上馬PX項目引爭議,因土地流轉、環境污染、執法裁決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在中國多地頻發。民眾最關切的住房、醫療、教育、食品安全、社會保障等的訴求也日趨多元、呼聲高漲。輿論壓力通過新興媒體加速傳播、擴大。
從劉志軍到薄熙來,部分官員的貪污腐化始終是民眾不滿的焦點,一些黨員干部中盛行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更是破壞黨群關系,危害執政基礎。如何把權力關進籠子裡,需要進一步拿出制度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已經意識到,要解決問題,避免危機,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實際上,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領域,都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正體現了與危機賽跑的決心。這也使人們對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寄予厚望。
根據吳敬璉、遲福林等專家的設想,已箭在弦上的新一輪改革,將是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深刻變革,也是一場優化權力結構、促進權力透明的改革。改革有望在行政體制、戶籍制度、農村土地制度、民生領域、生態領域、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實現突破,進而建立一個在法治基礎上日趨成熟的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管理制度體系。
35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如今,挑戰雖然巨大,但人們對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是改革重要窗口期和發展機遇期,已形成共識。相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就改革提出總體方案,進一步激發和凝聚民眾參與改革的熱情和信心,釋放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新華網上海8月28日電 記者 許曉青)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