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凌晨5時23分,昌都地區左貢縣、芒康縣交界處發生6.1級強烈地震,造成28.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近16萬間房屋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30.4億元。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次強震中沒有一人死亡,僅有87人輕傷,創造了國內地震史上6.1級地震“零死亡”的奇跡。
重大地震“零死亡”奇跡是怎樣誕生的呢?記者從地震災區一路走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和部署中,在社會各界科學有效的救援中逐漸找到了答案。
果斷決策,數萬群眾幸免於難
8月11日20時40分左右,昌都發生了4.3級地震。得知這一情況后,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等領導同志在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區黨委常委、昌都地委書記羅布頓珠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昌都全境立即進入緊急狀態。
左貢縣田妥鎮沙益村福合希望小學校長吉米扎巴說:“11日晚上8點多發生地震后,我們接到了縣裡的電話通知,立刻組織學生撤到了學校操場上。”就這樣,98名學生和10余名老師睡在了操場上的簡易“宿舍”裡,也因此躲過了第二日凌晨的6.1級強震。
昌都“8·12”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米扎村,位於左貢縣田妥鎮境內,共有21戶、140人,地震使村內房屋全部倒塌。記者在現場看到,倒塌的土木結構房屋牆體厚度在1.5米左右,倒下的土塊砸斷了厚厚的木質門框。
“這要是倒在人的身上,后果不堪設想。”自治區強基惠民活動駐米扎村工作隊隊長覃凌指著一面倒塌的土牆說,“所幸的是,前一天晚上的4.3級地震向我們敲了警鐘。”
在接到左貢縣縣委電話通知后,覃凌就帶著駐村工作隊員站在村口,大聲地喊:“別回去了!快出來!”以為不會再有地震的群眾,舍不得家裡的東西,有些人又跑回了房間。見此情景,覃凌就與隊員們分頭去把群眾拉了出來,讓他們在村裡的空地上休息。
“幸好駐村工作隊把我叫了出來,要不然我就睡在房間裡。現在想起來都有點害怕……”米扎村群眾仁青班宗一邊收拾搶救出來的棉被一邊說。
8月11日20時40分,左貢縣、芒康縣交界處發生4.3級輕微地震后,區黨委常委、昌都地委書記羅布頓珠和昌都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許成倉連夜安排各地將震區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帶,避免人員傷亡。
“接到地委通知后,我們一邊通知鄉(鎮)干部、駐村和駐寺干部,讓他們立即轉移群眾﹔一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指揮中心,派人趕往沙夷、仁果兩個地區。”左貢縣縣長土登尼瑪說。
正是由於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迅速反應、及時部署,才有效地避免了人員傷亡,創造了“零死亡”的奇跡,也為全力救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全力救援,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逃過了地震主震的襲擊,並不代表脫離了危險。
昌都地處橫斷山脈,山高谷深、道路崎嶇,是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高發區。地震發生后,受災最為嚴重的米扎村、嘎益村、奪巴村等村庄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斷,救援物資無法及時運達。
地震發生后,解放軍、武警、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以及當地基層干部、駐村干部第一時間進入重災區,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救援。
“當時我們最需要的是帳篷、棉被和食物。”左貢縣田妥鎮奪巴村村委會主任西熱說。為防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發生,西熱和駐村工作隊告訴群眾寧願餓著肚子等,也不要回家拿東西。
地震發生后,又陸續發生了360多次余震。各級黨委、政府深深地牽挂著災區群眾的安危和生活。8月12日清晨,區黨委常委、昌都地委書記羅布頓珠召開緊急會議,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組織搶險救災工作。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許成倉立即前往震中的左貢縣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12日傍晚,第一批救援物資抵達地震災區,解了當地群眾的燃眉之急。在公路還沒搶通的村庄,部隊官兵、當地干部群眾就用摩托車運輸。摩托車也去不了的地方,他們就肩挑背扛,把災區群眾最急需的物資送進去。
“13日,我們住進了黨和政府給我們發的帳篷裡,吃上了可口的飯菜。”在米扎村地震臨時安置點,村委會主任加擁對記者說。由於余震不斷,通往米扎村的道路幾次被中斷,村裡的房屋也是幾次“變形”。
“幸好我們是集中安置,基本保障了群眾的生活,也不讓群眾隨意進村子拿東西,才有效地避免了次生災害的發生。”對於昌都“8·12”地震創造了“零死亡”的奇跡,加擁有著自己的理解。
截至8月18日18時,昌都地區調運物資43車、231噸。其中,帳篷2683頂、食品46噸、牛奶3012件、礦泉水6737件、棉被15130床、棉大衣4190件和價值36.8萬元的醫療藥品器械,基本保障了地震災區群眾的生活所需。
防范未然,科學救援創造奇跡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在“認真”面前,強震也無可奈何。昌都“8·12”地震創造了“零死亡”的奇跡,一個是得益於認真“防范未然”﹔一個是得益於科學救援。
“對災害防范的認真、對救災的認真,隻有認真才能防范於未然。”左貢縣縣長土登尼瑪說。
近幾年,昌都地區不斷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對學校、機關單位、農牧民群眾進行地震防震演練,對武警、消防的救援裝備、救援技能等提出嚴格要求。因此,地震發生后,老百姓的抗震意識強,救援力量行動迅速,有效減輕了受災地區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就在此次地震前3個月,昌都公安消防支隊就舉行過地震災害應急救援演練,這些日常地震防震應急演練,不僅檢驗了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和抗震救災能力,同時也規范了組織指揮和協調處置程序。
在左貢縣田妥鎮沙益村福合希望小學記者看到,防火知識、防震知識、防泥石流知識等藏漢文宣傳圖畫貼滿了食堂牆壁,學生就餐時就能學到相應的防災知識。
“地震當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抱著頭一個接一個地跑了出來。”校長吉米扎巴說,平時的宣傳教育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很起作用。
在米扎村臨時安置點,幾名婦女正用石塊搭建臨時爐灶,准備煮清茶。“感謝共產黨,感謝部隊官兵和干部!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可能連命都沒了。”村民斯朗巴姆說。
斯朗巴姆家有9口人,地震中,一家人都平安無事。但是,她們家的房子震塌了,糧食都被埋在了廢墟裡,黨和政府為她們及時送來了糧食。“要是在舊西藏,我們就隻能餓肚子了。”斯朗巴姆說。
芒康縣措瓦鄉措瓦村位於震中附近,受災也較為嚴重。“多虧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我才能安全地從屋子裡逃出來。”村民貢秋次仁說起地震當時的情景還心有余悸。
“這次受災群眾能及時得到救助,與完善的應急預案是分不開的。”一直在救災一線的左貢縣副縣長管金台,張開嚴重皸裂的嘴唇感慨地說。
如今,昌都地震災區道路已全部打通,緊急調運的帳篷、食品、棉絮等救災物資已分發到人,受災群眾均得到妥善安置,各項抗震救災工作正在科學、穩步地推進。(記者 陳曦 閆黨恩 常川)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