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了秦火火們
的小伙伴兒
大河網網友“國產珊瑚虫”是個“微博控”,每天即便離開電腦也會用手機不停地刷微博。他說,隻要看到夠“勁爆”的消息,而且是認証用戶轉的,他就會毫不遲疑地轉一個。“最多一次,給我帶來了快100個粉絲,后來才知道那是謠言,我才知道就算是名人,他判斷真偽的能力也有限,這一不小心,我成了造謠者的幫凶,還好官方及時辟謠,才沒造成嚴重的后果”,提起某次傳播小道消息的經歷,他仍然心有余悸。
而像這樣“不明真相”卻隨意轉載的網友還有很多。網友“@平海vs凌風03”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關於雷鋒的謠言出現后,他不但進行了轉載,而且對微博上以雷鋒的名義進行的愛心活動進行貶損,當得知這些都是某些人惡意編造之后,才明白自己被人利用了,他告誡網友:“對於一些突然改變事情原貌的傳言,一定要想一想,拿不准的,最好不要隨便傳播。”
“這些傳言還好,要是無意間把一些虛假的健康知識轉給朋友,恰巧朋友還信了,你說這后果該由誰來承擔?微博不是自留地,而是公共平台,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身邊的人。”大河網網友“張小綠”說。
官方聲音滯后
謠言風行網絡
為何謠言能風行於網絡,並被很多網友相信呢?
大河網網友“冷月葬花魂”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官方的聲音滯后,甚至是“啞火”,所以才會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說:“人都有好奇心,網友會不斷地上網搜尋相關信息,此時官方的說法非常重要,但是,一些官方微博或是等待領導審核信息,或是企圖掩蓋事情的真相,最終卻讓‘小道消息’有機會成為主流。”而網友“@評論員王攀”也認為,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最終會讓事情越來越麻煩。
更有甚者,一些官方微博成了“僵尸微博”,縱然網友千呼萬喚,我自巋然不動。不久之前,網友“@若即若離_豫”報名參加鄭州地鐵票價聽証會,同時,他想到了“@鄭州物價局”,但此時他發現,“@鄭州物價局”雖有3萬的粉絲,但卻隻發了6條微博。“@若即若離_豫”說:“官博不作為雖然沒有違反‘七條底線’,但是影響卻更加惡劣。”
大河網網友“莫兒莫去”表示,想要不失真,官方別“失聲”,大多數網友還是相信官方消息的,隻要夠快、夠准確,那些“小道消息”就不會再有容身之地,戰勝“網絡推手”需要的是政務公開的“網絡抓手”。
“底線”之上
應有“標准”
網絡謠言、網絡暴力,讓很多網友直呼“信不起”。網友“@借一步說話”在“七條底線”基礎之上,提出七條建議。第一,相關部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權威發布﹔第二,要保証所發布信息的真實性﹔第三,媒體在黃金時間重要位置開設辟謠欄目,解疑釋惑﹔第四,網友自覺抵制網絡謠言及暴力﹔第五,網友要分辨美丑對借炒作走紅之人進行抵制﹔第六,完善法規對謠言制造者進行嚴厲處罰﹔第七,開設網絡法律教育課程,從小培養網民遵紀守法意識。
他告訴記者,這七條建議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甚至有可能要經歷很長的一個過程,但是,他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記者 亢 楠)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