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經濟熱點:晒晒我的“信息消費”

2013年08月26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北京媒體工作人員潘濤

“指尖生活”很時尚

記者  成  慧

賬本

不久前換手機花了4000多元﹔每月家裡寬帶費加上手機上網費,差不多要100元﹔每月網購平均2000元

期盼

網速再快些、網購環境更好些

午后休閑時間,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潘濤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查看QQ、微信有沒有最新留言。隨后他打開京東客戶端,看到某品牌的空氣淨化器正做優惠活動,趕緊給自己搶購了一台。

杯子、書籍、風扇、櫃子、電腦……工作一年多來,潘濤幾乎很少去商場。家裡大大小小的電器、日用品,多數是網購來的。自從今年6月份安裝了京東、亞馬遜、當當的手機客戶端后,他把網購從電腦搬到了手機上。“利用閑散時間,指尖輕輕一點,就能下單購物、送貨到家,比用電腦更加方便了。”他說。

談起信息消費,潘濤算了一筆賬:手機是不久前剛換的,花了4000多元﹔每個月家裡寬帶費加上手機上網費,差不多要100元﹔每月網購平均2000元,遇上買大件商品的月份還會更高。

除了這些顯性消費外,信息服務還激發了潘濤的消費潛力。“外出就餐看大眾點評網、用藝龍網在線訂酒店、叫車軟件留言就能約到出租車……這些免費使用的應用軟件也能帶動很多消費。”潘濤說,有了智能手機,上下班路上刷微博、玩游戲、看新聞,出門在外查美食、找路線也省心多了。

不過,在時尚指尖生活的背后,潘濤也有一些苦惱:網絡資費不便宜,網速也不給力。家裡和辦公室都有WiFi,手機和平板電腦用著很方便,出門后手機雖然能用3G網絡,但要想購物,連圖片都刷不開。“聽朋友說朝陽區CBD覆蓋了免費WiFi,我特意去體驗了一下,網頁根本打不開,更不用說使用其他服務了。”

潘濤還擔心網購信譽問題。“記得去年在網上代購了一件衣服,比商場便宜好幾百元,但做工特別粗糙,明顯是假貨。”這次不太成功的網購經歷讓他謹慎起來,每次網購都要貨比三家,還得一條條翻看評論。“網購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評論上了。”

潘濤認為,信息服務不夠豐富也制約著他的信息消費。由於從事媒體工作,他常常需要查找一些新聞、視頻資料。“手機上安裝了網易新聞客戶端,看當天新聞不成問題,但一些原始的電子書、視頻在網絡上授權有限,常常找不到想要的信息。”潘濤說,目前商家開發的應用軟件五花八門,但和自己的需求相比仍顯不足。“像一些教育、金融服務類的網絡商品還是太少。”

“最近國家出台了不少促進信息消費的政策,年內還要發放4G牌照,網絡給力了,對信息消費的熱情也會更高。”潘濤說,作為信息消費的基礎設施,如果網絡能夠提速降費,他能實現隨時隨地購物,消費體驗將會更好。

潘濤聽說新政策還將推進身份認証、網站認証等網絡信任服務,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等,“如果網絡安全環境更讓人放心,到2015年,也許我的網購數額將會翻一番呢!”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