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陸婭楠
2013年08月12日09: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一高樓”安全宜居嗎?
超高層建筑,對建筑質量和管理品質的要求都“超高”
沒有最高,隻有更高,追求“世界第一高樓”的不只是中國的城市。在遙遠的紅海港口,沙特阿拉伯吉達正在建設一座1000米高的建筑——國王塔。這座將於2018年建成的錐形建筑,高聳入雲,仿佛將科幻電影直接搬到了現實世界。
然而,國王塔的建設,讓投資商、沙特阿拉伯王子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心存遺憾。這位富甲天下的沙特王子本想建設一座1600米的高塔,但受限於當地的地質條件,才將高度減到了目前的1000米。
地質條件是所有摩天大樓要克服的第一道難關。超高層建筑地基開挖都比較深,這一過程需降壓排水,會導致地表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陷。目前,我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不斷長高的城市,能否守住不變的地平線,仍是一道待解的難題。
“從經濟角度看,軟土地質、高烈度地震區,不適宜建設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盡管現代技術可以解決結構穩定的問題,但造價不菲。”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第四設計所所長馬瀧舉例說,北京建筑抗震等級標准是8級,上海、深圳是7級,抗震等級高一級,超高層建筑造價就要翻一倍。
超高層建筑救援也是世界性難題。據介紹,針對高層建筑的消防、救援車輛主要有三種:舉高噴射消防車、雲梯消防車、登高平台消防車。一般的消防車,最高施救高度僅40多米,目前我國雲梯消防車最高救援高度為101米,而對於更高層的救援則隻能依賴大樓本身的消防帶、感煙噴淋系統、避難層,以及頂層的直升機。
今年引發社會熱議的長沙“天空城市”,號稱4個月能建好202層的地上建筑,就引發了社會對其安全性的質疑。業內人士分析,基於工期,“天空城市”很可能選用純鋼結構。而純鋼結構無法克服火災的致命打擊,會使超高層建筑救援陷入困境。
“美國‘911’事件后,業界認識到純鋼結構的局限性,世界上的超高層建筑大都採用了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抗震、防撞、耐火。”馬瀧介紹,目前超高層建筑均設計為“分區管理”,每百米為一個區間,並設避難層。遇到火災,也是兩個避難層之間有損失,除非建筑內部感煙噴淋等自救系統出現故障,或人員疏散無序產生踩踏事件,否則一般不會有人員傷亡。
除了建設,超高層建筑的管理維護也面臨巨大挑戰。超高層建筑一般會容納上萬人同時辦公,對通風、供電、供暖、給排水、電梯等系統的要求也更高。為了減少高空氣流擾動,超高層建筑一般都封閉運行,上海金茂大廈的空氣流通和冷暖調節全靠一台功率高達28000千瓦的空調,相當於9000多台一般家用空調的功率總和。如果這台空調出現故障,就意味著全樓上萬人都要在悶罐裡工作。
造價昂貴、動輒近百部的電梯系統,更是維持超高層建筑健康運轉的心臟。一旦“掉鏈子”,后果不堪設想。今年6月,世界上最高的住宅——414米的阿聯酋迪拜“公主塔”,電梯發生故障,住在頂層的富豪不得不爬97層樓才能到家。深圳京基100大廈的負責人坦言,大樓電梯每上下一次就花掉10元運管費。
“即便是清洗每棟高樓10萬平方米左右的玻璃幕牆,也是個艱巨的任務。超高層建筑的‘超高’,不僅是對建筑質量的要求,更是對管理品質的要求。它需要一整套現代化、精密化、智能化的運轉系統,是傳統樓宇管理所無法企及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保軍說。
有必要造這麼多“第一高樓”嗎?
目前,數量為美國88%的中國摩天大樓,支撐僅為美國29%的第三產業產值
盡管超高層建筑面臨的挑戰眾多,但我國不少地方建設摩天大樓的熱情不減,甚至像義烏、華西村等縣級市、村鎮,也豎起了超過300米的高樓。
“受人口、土地、價格等因素制約,在中國東部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特別是在寸土寸金的金融區,建設超高層建筑是一種必然。”馬瀧認為,在北京這樣的人口高密度地區,150米應該成為建筑的普及高度。節省出的土地,可以更多地用於綠化、交通等城市公共服務,完善宜居環境。
連續而緊湊的空間,是超高層建筑的最大優勢。馬瀧介紹,與普通建筑相比,超高層建筑主要是結構和電梯增加了造價。200米至300米超高層建筑的單位成本,比100米以下的普通建筑要高40%至70%,300米至500米的單位成本,比100米以下的普通建筑要高70%到1.1倍。“在土地價格上漲的今天,建設300米以下的超高層建筑反而能通過提高容積率來更好地消化土地成本。”
追溯歷史,緩解城區用地緊張,促進商業繁榮發展,是摩天大樓的建設初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舊金山興建了13座摩天大樓,支撐其發展的主要是硅谷高科技企業及相關投資公司。以帝國大廈、世貿中心為代表的紐約超高層建筑群,不僅匯集了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銀行、保險、証券公司,以及能源制造業巨頭,創造了富可敵國的金融中心,更為寸土寸金的曼哈頓“省”出了佔地5000多畝的中央公園。
“超高層建筑一般以寫字樓、酒店、購物中心的綜合體居多,服務對象通常是第三產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廠房最多隻需要三四層高,隻有像銀行、保險、咨詢、互聯網等第三產業十分發達、城市土地資源又十分有限的地方,才需要集約型的高層建筑。”楊保軍認為,像北京、上海這樣第三產業較為發達的一線城市,有必要適度發展超高層建筑。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