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成 慧
2013年07月31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數據來源:國家工商總局 |
作為市場經濟活躍細胞的一家家企業,其存活情況如何?企業的年齡層次是什麼結構?什麼行業更穩定,行業之別有多大?
7月30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對2000年以來全國新設立企業、注吊銷企業生存時間進行綜合分析,繪制了一份企業的“生命周期表”。
半數企業“年齡”在5歲以下,企業成立后3—7年是生存“瓶頸期”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五成企業生存時間不足5年,企業成立后的3—7年死亡率較高。
截至2012年底,我國實有企業1322.54萬戶。其中,生存時間5年以下的企業652.77萬戶,佔企業總量的49.4%﹔5—10年的435.24萬戶,佔企業總量的32.9%﹔10年以上的234.52萬戶,佔企業總量的17.7%。
總體來看,我國大部分企業較為“年輕”,生存時間在1年以下的企業佔14.8%,“年齡”在2年和3年的企業分別超過10%。
從2000年以來新設立企業退出市場的情況看,其死亡概率呈倒“U”型分布,即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態勢。企業成立當年的平均死亡率為1.6%,第二年為6.3%,第三年最高,為9.5%。企業成立后的3—7年死亡率較高,維持在8%以上。7年之后,死亡概率漸趨平緩,下降到8%以下。
企業在成立后的第三年開始進入死亡高發期。從各地區情況看,多數地區企業生存危險期為第三年。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企業壽命眾數為3年,即企業成立后第三年死亡數量最多,死亡率達到最高。
另外,企業成立后3—7年是生存“瓶頸期”,也是企業能否進一步成長、發展的關鍵期。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