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5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制圖:時聖宇 |
編者按:年年春運,春運年年。這場被稱為當代世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有規律遷移,已經成為你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忙忙叨叨的一年下來,緊緊張張地設法回家,熱熱鬧鬧地團聚拜年,再風塵仆仆地返回工作崗位……而就在這習以為常的來來往往間,蘊藏著中國經濟方方面面的密碼。
過完元宵節,2013年春運漸近尾聲。如何看待春運背后的中國經濟?我們擷取了春運中的幾個數字加以解讀。
春運旅客總量逐年攀升
集聚效應,區域發展仍不均衡
今年春運期間,全國預計運送旅客總量達34億人次,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全國春運期間旅客發送總量逐年增長。從2009年的23.2億人次,2010年的25.41億人次,2011年的28.53億人次,再到2012年的31.58億人次,年年攀升。從增長率來看,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為9.5%、12.3%、10.7%、7.9%,增速有回落趨勢。
“春運,地球上最大的人類遷徙活動。”很多外媒如此形容。中國人為什麼都趕著春節期間,擠破腦袋出行?最主要原因是回家團圓。除了學生群體以外,多數人離家遠行都是為了工作。2月15日是春節放假的最后一天,各地前往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火車票較為緊張。可以看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才會吸引人流涌入。
春運的規模和流向反映出,我國的城市化之路上,大城市、超大城市的發展非常迅速,形成的集聚和帶動效應明顯,為上班族、打工族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反映出我們大城市集中度過高、中小城鎮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
未來我們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要發揮中小城鎮的經濟活力,創造家門口就業的好機會,才能鎖住春節人流。這或許也是解決大城市攤大餅式發展、擁堵等諸多問題的根本所在。
廣東鐵路發送旅客增長緩慢
“騰籠換鳥”,珠三角轉型升級加快
截至2月24日,今年春運期間廣東地區鐵路共發送旅客約1763萬人,預計今年發送旅客數與去年持平。近5年來,廣東地區鐵路春運期間發送旅客數分別為2008年1281萬人、2009年1502.9萬人、2010年1568.5萬人、2011年1890.7萬人、2012年1895.3萬人。
從全國數據來看,鐵路總體發送旅客數量分別為2008年1.96億人次、2009年1.92億人次、2010年2.04億人次、2011年2.21億人次、2012年2.21億人次。今年春運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25億人次,增長4.6%,也呈平穩增長態勢。
此外,記者從廣東省統計局獲悉,2008年廣東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696.46億元,2009年39081.59億元,2010年45472.83億元,2011年52673.59億元,2012年初步核算為5.71萬億元。
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制造”的重鎮,近年來廣東地區春運期間鐵路發送旅客數總量變化不大,顯示過去拉幫結伙去珠三角打工的趨勢正逐漸改變。
過去,貼牌生產、“三來一補”成就了廣東的制造業地位,但是后遺症也很多,“騰籠換鳥”勢在必行。隨著低端加工產業的逐步外遷,打工大軍不再像以前那樣蜂擁而來,廣東地區春運期間的鐵路發送量自然保持平穩。
與此同時,近年來廣東GDP從3.57萬億提升至5.71萬億,人沒增加多少,經濟總量仍在提高。這說明廣東轉型升級步伐在逐步加快,產業升級成效明顯。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