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問答》第十四期嘉賓張文顯:法治中國 砥礪前行(下)

2013年02月16日10: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

第一部分 為什麼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

短片一 行政訴訟案件爆發式增長

【解說詞】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年度報告發布,2011年全國一審行政案件收案136353件,同比上升5.6%。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也就是所謂的“民告官”案件數量逐年上升,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訴訟爆炸”。

主持人: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也就是俗稱“民告官”的案件暴增,這說明了什麼?

字幕:行政訴訟案件暴增說明了什麼

張教授:首先,就是在我們這個社會裡邊,公共權力對私人權利的侵害仍然是相當普遍的。第二,說明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級人民法院進一步敞開了行政訴訟的渠道,有意識地引導群眾通過司法程序來化解官民之間的矛盾,促進官民之間的和諧,來依法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不至於把這樣一些官民矛盾拒斥在法律程序之外。第三個,就表明這些年來群眾對行政訴訟的信任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大家感覺到,到法院還是能夠解決在行政領域裡邊權利受到侵害的問題。

主持人:您覺得民告官難,究竟是難在哪裡?

字幕:民告官受理難、審判難的根源

張教授:難,我想難在兩個方面,一個民告官這個舉証責任倒置,老百姓他很難固定証據,而政府又不願意提供它獲得的一些証據。第二個,也不可否認,我們的司法獨立的程度,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法律地位還沒有得到保障,地方保護主義,甚至個別的行政長官以權壓法、以言代法,也導致了行政訴訟難,審理難和執行難。

主持人:我注意到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很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為什麼依法行政,也就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在依法治國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字幕:依法行政意義重大

張教授:國家的權力體系裡邊,行政權力覆蓋到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整個過程都是在行政權力的管理和控制之下。所以,侵害群眾利益的事情,侵害公民權利的事情,也主要是來自行政機關,所以才有行政訴訟,才有建設法治政府這方面的強烈的社會要求,也才有了這樣從中央到地方加大依法行政這樣一種監督力度。

主持人:您能不能談談公權力一旦失去約束,它會產生哪些危害,能舉一些例子嗎?

字幕:公權力如果不受約束危害甚大

張教授:我想公權力不受約束,它的危害性是非常之大的,它沒有約束就沒有邊界,它會突破它應有的行政權的范圍,而擴大到我們老百姓很多的私人的生活空間。前幾年我們記得西安的一個警察到老百姓家裡搜黃碟的事情,人家夫妻倆在家裡看黃碟,警察到家裡,把人家行政拘留,非常顯然的公權力沒有制約,對私人生活空間的極大侵害。

主持人:就是我們的執法者本身,他必須要有這種法治的思維,首先要知道提高他們的法治的素養。

字幕:建設法治國家首先要建設法治政府

張教授:法治國家首先是一個法治政府,法律來制約和監督權力根本上來講就是要制約和監督行政權力,從城建、工商、稅務、交通,如果對這樣一個強大的行政權力沒有有效的法律制約的話,對公民權利的侵害那就可想而知了。

主持人:既然政府的行政權力如此強大,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監督和制約它?

張教授:一個方面就是用人民群眾的權利來制約和監督公權力﹔第二,是把公共權力分解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實現公共權力之間內部的有效監督和制約。進一步理順不同執法部門之間的權力邊界,然后進一步規范執法的行為,另外還要有一些跨不同部門的這樣一些綜合的執法機構,現在有很多省市建立了綜合的執法機構,比如講執法大隊,就是來解決這些誰也不管的事,或者說都想管還管不好的事。

短片二 我國現有行政法規近700件

【解說詞】自1988年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接連通過了《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等多部行政法規,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已制定行政法規690多件。

主持人:比如說在1994年的時候,《國家賠償法》剛剛出台,大家都很驚訝,國家也會錯嗎,為什麼會有《國家賠償法》。

字幕:國家侵犯公民權利也應依法賠償

張教授:對,國家違法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這裡講的國家包括各類的國家機關,特別是國家的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在內,他們在執法和司法的過程當中,由於事實的問題,法律適用的問題,出了毛病,有意地、無意地、或輕或重地,侵害到了公民的財產,甚至公民的人身權利,這就構成了國家賠償的條件,公民就可以依據這樣一個法定的條件,提起國家賠償的訴求。

《國家賠償法》就是針對著這樣一個侵害要賠償出台的,而且確定了人民法院要設立專門的國家賠償的審理機構來受理這樣國家賠償的訴求。

(責編:李放、權娟)

48小時排行榜 |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