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文論天地·建設文化強國②:大片十年——中國電影美學得失

王一川

2012年12月14日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故事薄弱,價值打折

需要深化內涵慰藉心靈

不過,應當看到,中國大片時代隻有10年,與美國等電影強國相比,畢竟差距明顯。因此,在確認中國大片美學風格的形成及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同時,更要冷靜地看待它遺留的老問題和面臨的新挑戰。首先,老問題和新挑戰就集中來自最基本的編劇環節。當觀眾被其超級影像奇觀吸引時,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對它的故事邏輯性、完整性及流暢性等提出更高的美學要求。但恰恰是在這個基本環節上,《英雄》、《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等暴露出明顯的破綻。中國電影史上其實不乏優秀劇本,而劇本之所以在大片時代變成了突出問題,可能由於編劇和導演等把主攻方向投放到視聽盛宴的營造上而忽略了起碼的敘事技能。而恢復和提升編劇的敘事素養,正是中國大片進一步發展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基本環節。

其次,不少中國大片仍缺少先進的文化價值理念和較高的價值品質。中國電影在視聽奇觀打造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總體上看,還缺少可與之相匹配的情感、意義、思想、氣質等價值理念及品質。這具體表現在,缺少富於文化深度、美學蘊藉、普遍性及吸引力的價值理念。《英雄》所蘊含的不加分析地為秦王暴政之“天下”而寧可犧牲個體利益的價值理念,難免受到質疑和批評。《無極》、《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大膽嘗試跨越古與今或東方與西方的題材移植時,因文化價值理念上的迷離而使故事陷於非古非今、非東非西的混亂境地。這些來自文化價值理念及品質方面的問題,正是中國大片需要盡力化解的。

此外,還有“走出去”的課題。中國大片目前的現狀是,除了《英雄》、《赤壁》等少數能在海外取得較大影響力外,多數影響力都僅僅局限在中國內地。這固然與電影營銷策略滯后有關,更與影片的編劇水平、故事內涵及其價值蘊藉等有關,還要加上人們越來越多地論及的“文化折扣”因素。大片要想真正成為中國走向電影強國的先鋒及醒目路標,還需要在如何“走出去”方面狠下功夫。10多年前霍建起執導的中小成本影片《那山 那人 那狗》之所以在日本取得意料之外的空前成功,恰是由於故事適時地滿足了日本社會在家庭倫理、特別是父子關系問題上化解緊迫的現實危機的需要。中式大片應以此為鑒,深入分析國際社會特別是特定國家的社會問題及文化傳統,富有針對性地打造既具備中國文化感召力又滿足對象國特定需要的影片。

回望中國大片10年美學探究之路,可謂得失兼有,成績可喜而問題突出。電影人需要冷峻地總結美學得失,在繼續開拓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獨特舞姿,以便穩步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應以寬鬆姿態,鼓勵電影人專心從事美學探索,敢於包容其在所難免的一時的美學與文化挫折。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