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外界議論紛紛 當地顯得平靜

調查:周口殯葬改革見聞

記者  羅  盤  任勝利

2012年12月04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項城市丁集鎮平墳復耕后的農田。

淮陽縣豆門鄉倒栽槐村尚未平遷墳頭的農田。

項城市南頓鎮農村公益性公墓。

項城市城區公益性公墓一角。
  沈 湛攝

截至11月底,河南周口市殯葬改革推行10個月,建成農村公益性公墓3130座,平遷墳頭246萬座,恢復耕地近3萬畝,新亡故人員遺體火化率基本達到100%,原有的537個棺木市場銷聲匿跡。

這是當地提供的一組數據。因平遷墳頭的巨大數量,有人把周口的殯葬改革稱為“平墳”,提出質疑和詰問。

“平墳”究竟是什麼情況?當地人怎麼看待?11月25日至28日,記者來到周口市,走訪5個縣區幾十個鄉鎮,了解情況。

老百姓對“平墳”是何態度?

上面有號召,村裡一開會,干部先平的,然后是黨員,村民也就跟著平了

外界議論紛紛,但周口的田間地頭顯得很平靜。途經幾十個鄉鎮,並沒有看到有人平遷墳頭,倒是看到許多新建的農村公墓。

在鄲城縣石槽鎮小曹樓行政村的公墓裡,墓園看管員范永玉告訴記者,這個村的公墓是村裡選址、民政部門批准建立的。該村亡故村民骨灰安葬在公墓,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這次村裡平遷墳頭遷葬來的骨灰也是免費安葬。公墓建設的費用主要由縣裡和鎮裡撥付,村裡“一事一議”籌了一點,還有人捐了些錢。

范永玉說,秋忙過后,不少村民正聯系往這裡遷墓的事,最近入葬新亡故8例,遷入4例。他也正准備把親人的墓遷到這裡來。

扶溝縣是全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全縣蔬菜種植約50萬畝。該縣曹裡鄉至白潭鎮S120國道兩邊,蔬菜大棚白茫茫連成一片。在安食聯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黃駿說,公司生產蔬菜的土地都是從農民手裡流轉出來的。“以前墳頭太多,不適合大面積、大機械生產,我們也不願意接手。”他說,這兩年建大棚,附近農民陸續自發地平了地裡的墳,現在不僅農民承包的土地增值了,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項城市南頓鎮上樓行政村農民周思民說,他家老墳可多了,一個多月前平了24個墳頭,騰出一畝多地,已種上了麥子。問他有什麼想法,他說:“上面有號召,村裡一開會,干部先平的,然后是黨員,村民也就跟著平了。”問他是自己平的還是強行平的?他說:“是我自己平的,我們這個村都是自家平自家的。”

在鄲城縣石槽鎮小曹樓行政村范樓自然村,64歲的村民張桂英老人說:“以前地裡墳頭多,上墳、添墳亂哄哩,現在俺村的公墓建得整整齊齊哩,中間的路都是柏油路,像烈士陵園一樣。這下,祭祀也不怕踩庄稼了,下雨上墳也不用蹅泥了。”

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